富平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告广大群众的一封信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是保护人民群众舌尖安全和生命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抓好源头监管、增强自身质量安全意识是保障食品安全的两个关键环节。为了快速形成全社会农产品质量安全齐抓共管局面,打击和阻止不合格食品对人民群众的危害,富平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提醒广大群众注意以下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一、如何鉴别母猪肉?一般来说,母猪肉其色泽较深,呈深红色,肌纤维较粗,肌间夹杂的脂肪少;皮肤比较粗糙,松弛而缺乏弹性,多皱襞,且较厚,毛孔粗,皮肉结合处疏松,皮下脂肪呈青白色,皮与脂肪之间常见有一薄层呈粉红色,手触摸粘附于手指的脂肪少;乳头长而硬,乳头皮肤粗糙,乳头孔很明显,横切乳头,两乳池明显,纵切乳房部可见粉红色海绵状腺体,有的虽然萎缩,但有丰富的结缔组织填充,有时尚未完全干乳,故切开时可流出黄白色的乳汁。二、什么是冷却排酸肉?肉类排酸是现代营养学所提倡的一种肉类后成熟工艺。猪肉的冷却排酸具体是指生猪经过动检人员严格检疫、证明卫生合格并在定点屠宰场内进行屠宰后,立即进入冷环境中,用相关设备将肉冷却下来,然后进行分割、剔骨、包装,并始终在低温环境下进行加工、储藏、配送和销售,直到进入消费者的冷藏箱或厨房,肉温始终保持在-2~4℃之间。这样在低温下经过24~48小时的冷却,肉完成了“成熟过程”(亦称排酸过程),肉中的淀粉酶将肉中的动物淀粉和葡萄糖变为乳酸,乳酸可嫩化肉的结缔组织。这种完成成熟过程的肉即为“冷却排酸肉”。三、如何辨别冷却排酸肉?和一般肉类相比,冷却排酸肉的制造工艺不仅能避免有害物质残留在肉里,立即冷冻还能避免细菌的繁殖。而且,时间上的延迟使肌肉组织的纤维结构发生变化,容易咀嚼和消化,吸收利用率也高,口感更好。排酸过程中,还增加了肉的鲜味和营养。 辨别冷却排酸肉:色泽,非排酸肉肉质成血红色,表面缺乏光泽;排酸肉肉质呈稍暗的鲜红色;味道,非排酸肉有腥昧和草酸味,排酸肉无腥味和草酸味;非排酸肉肉质柴、不易烂;排酸肉肉质滑嫩可口。四、蔬菜中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 目前市场供给的蔬菜中主要污染物是农药残留、硝酸盐、重金属等。①农药(特别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是目前生产品 种最多、使用量最大、也最可能引起强烈中毒反应的污染物。②蔬菜是易富集硝酸盐的植物,特别是现代农业化肥的大量施用,使蔬菜中硝酸盐含量急剧上升。③蔬菜中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工业“三废”的排放及城市垃圾、污泥和含重金属的化肥、农药,有毒重金属主要指铜、锌、镉、铬,另外还有汽车尾气造成的铅污染。生物污染问题也开始引起重视,但由于食用蔬菜绝大部分是熟食,烹调过程可以使微生物失活,只要不食用未经加热的蔬菜或在食用前充分洗净,这类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基本可以避免。 未经定点屠宰的生猪产品的危害《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生猪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制度。除农村地区个人自宰自食的不实行定点屠宰外,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定点不得从事生猪屠宰活动。私屠滥宰窝点相比正规屠宰场而言,一是逃避了国家执法部门的监管;二是不具备相应的卫生许可条件,设施简陋、环境恶劣;三是生猪的来源和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障,有的甚至为了牟取暴利加工"注水肉"等,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购买生鲜肉类产品,请广大群众到资质证章齐全的门店、市场或者大型超市。 经过检测的食用农产品的好处农产品农兽药残留超标,主要是由于不规范的农兽药使用引起的,因此只要规范使用、不滥用农兽药,药残不超标,那么农畜产品就是安全的。一是可以在销售的环节,杜绝农兽药残高的农畜产品进入百姓家庭,危害人体健康,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二是可以把好农畜产品质量关,督促生产者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标准和要求来进行生产,不断提高食用农产品品质,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营养的食用农产品,既保证生产者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来源:富平县农业农村局 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