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讲基层故事的人,故事里贾镇是假的,大为镇长是假的,可故事却是真的。
前几天,市委组织部到北县推荐干部,拟提拔一名正科级干部担任副县级领导职务。说是民主推荐,其实是组织意图。意图也很简单,北县财政局局长提拔为本县副县长。
有网友让我讲讲财政局,县财政局没啥可说的,政府部门中说排第三没有敢争第二的存在。
但财政局局长,倒是个蛮有意思的话题。
财政局在政府部门中的定位
县政府穷所以财政局压力大,所以没人愿意干局长,是我看的一篇自媒体文章。这情节,我怀疑出自电视剧《县委大院》。
说个体制内常识:财政局不负责赚钱,只负责拨付资金。
招商引资有招商局,服务企业有工信局,建产业集群有项目办或者园区办,管理投资有城投公司等,这些部门负责给政府赚钱。
财政局的定位是政府的钱袋子,是为政府(领导)管钱的部门。上级拨付的专项资金,转移支付;本级的企业税收,罚没非税;下级政府的税收上缴等,都要进入到县财政账户。财政局也没有自由支配资金的权力,而是严格按照财政预算制度,三重一大支出制度,财务审批制度拨付资金。
财政局局长不是财神爷,而是管家婆。
一个看似没有权力的部门,实际却是政府部门的top2(市以上排名下降)。个中原因,咱们慢慢往下说。
资金是确保单位运行的命门
县直机关的运行包括了办公耗材、工作必需品、食堂管理、公车用油等方方面面。而资金保障的来源则是财政局年初预算制定的办公经费,比如辽宁地区是每人3万元/年。一个10人编制单位,一年运行经费就是30万元。
乡镇更惨,虽然乡镇自己招商自己收税,自己赚钱自己过日子。但由于乡财县管制度的存在,不管是镇政府的财政账户,还是由上级拨付的转移支付,都由县财政局负责管理。
大家应该明白财政局到底为什么厉害了。他们可以扣住本属部门和乡镇的经费,用挤牙膏的方法一点一点拨付;他们可以直接截留上级转移支付,迟迟拖欠着乡镇款项;他们也可以把副县长批的资金请示文多放几天,部门干着急却没有办法。
冯军旗教授在中县调研时发现,位高权重的财政局产出的干部并不多。财政局在县里地位高,待遇好,干部一旦进入,都不愿意出来,结果导致干部积压,进步反而慢了。不少干部说,财政局的一些干部宁肯做股长,也不愿意到别的局做副局长或者到乡镇做副职。
无独有偶,2019年,云南昭通市绥江县两名财政系统干部在组织谈话中以工作辛苦为由拒绝了提拔。
财政局局长到底好不好干
《县委大院》中光明县财政局局长一天苦着张脸,政府常务会上一个劲摇着头说没钱,遇到来要钱的领导干部要么陪笑脸,要么打太极,要么干脆一走了之,好像被债主堵门的倒霉蛋。
可实际上的财政局局长,看着厚厚一沓资金拨付申请,摇着头说哪有钱了,你们要学会过紧日子嘛;乡镇干部去要属于自己的款项,要陪着笑脸说着恭维话,一周三趟的磨,最后给了几十万勉强度日;县长同意了不代表财政有钱,所有资金请示文到财政一律躺一周再说;至于拖欠的工程款,一个干工程的要是连财政局局长都不认识,那也干不好工程。
管中窥豹。财政局局长牛,财政局的股长们也不是白给。局长同意的资金拨付,还要过到预算股股长手中,这也是为什么预算被称为财政局核心部门的原因。此外,非税部门、采购部门、农财部门、国资部门,都能掐住很多单位的脖子。
他们趋之若鹜的,是一把能说上句的「椅子」。
为什么干部们爱这个位置
财政局局长,是无数干部打得头破血流去争的权力宝座,是乡镇党委书记想冲击副县级的必争之地。
我回顾了下北县最近的三任财政局局长,两位接任了副县长,一位因为年龄成了人大副主任。领导会把最信赖的人安排到财政局替政府管钱,而领导最信赖的人自然也是提拔最快的人,逻辑闭环。
今天的文章不适合讲故事,索性来两段以案说法。
2024年4月24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了一起关于「受贿罪、行贿罪」的一审刑事判决书。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原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长龙,其在担任县财政局副局长时,向时任县委书记行贿10万美元,三个月后,升任县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局长,副局长,一字之差,**之遥。有人用最世俗的方法去衡量财政局局长位置的重量,并给出了参考答案。
中国裁判文书网于2020年12月31日公布了四川高院对巴中市南江县委原常委马安国的二审刑事裁定书:马安国犯受贿罪、贪污罪,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11年,并处罚金人民币70万元。
在马安国的受贿生涯中,80%以上是在担任县财政局局长期间,涉及几乎全部县直单位和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数千元至数万元的红包,为的是感谢马安国在工作经费保障、预算追加、资金划拨方面的支持。
给不给,给多少,痛快的给还是磨叽的给,都在财政局局长的一念之间。虽是本职工作,也要分个亲疏远近。有的干部感慨,他欠着我(单位)的钱,我去要钱还得谢谢他。
财政局一不用外出招商,二不用下乡办事,三不用直面群众,四不用加班加点,五有权力地位。
这么爽的单位,很难找出第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