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网-富平县领先生活信息门户

查看: 1885|回复: 0
收起左侧

[频阳山水] 富平达坡村由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7-21 20:5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5601vkaayht6l2y5kagl.jpeg

达家坡是一个比较大的村落,住户大多数姓达,作为姓氏当地方言念作“沓(tá)”,其先祖是蒙古鞑靼人,推测似应在元代移居达家坡。数百年民族融合,早已完全汉化,其生活习俗与当地汉民一样。

驻足达坡村,眺望西峰,山脊宛若游龙,侧峰龙首处,圆石状如龙目,此山便是“龙眼山”。明万历《富平县志》云:“龙眼山,山石圆者状如二目。下为药泉峪,峪内多药饵诸品。”药泉峪即达坡沟之西峪,有涌泉四五眼,村民集泉水于一井,至今仍饮用。据说该泉水清澈甘醇,富含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各种天然元素。

205601mka3hczjzzlujbb5.jpeg

达坡沟内东西二峪,呈“Y”字形蜿蜒而北,脚下顽石磷磷。顺东峪徒步百余米,因沟凹视野受限而返,路遇二三村民,问“堡子山在何处?”皆摇头不知。遂又循西沟斜坡路缓步而上,半山腰有一柿树园,一老农攀树执杆卸柿子,树下四五个农妇捡柿装筐。再问堡子山、千尺崖在阿达?亦皆言没听说过。行至高坡,又遇俩老汉驾电动三轮车载着沙土匆匆而下,我拦车再问:“堡子山在那里?”老汉竟说:“我不是至哒人。”倒把文雄逗笑了,说:“我也不是至哒人。”

继续北上,是一处废弃采石场,高崖上有一老者执铁锨顺崖铲石末。我高声问:“老哥,多大啦?”老者朗声说:“七十二啦!”再问:“堡子山在阿达哩?”老者说不知道,随即手指身后一处高山说:“兀哒是石堡山,我年轻时经常从北面上山,山顶是平的,有好几亩大。”因山势陡峭难以攀登,孙文雄便放飞无人机,航拍所见形胜,果如老者所言。

205601cuv641xt222gjvm1.jpeg

据明万历《富平县志》记载:“频山,一名明月山,山南麓建频山神庙……山西北麓一小山陡出,名堡子山,世传尚书张鷃庵避兵其山。”当我们实地考察地形地貌之后,方恍然大悟,原来县志所云“山西北麓”,并非指频山西北麓,而是指频山余脉“九龙峪西山”的西北方向,跨越达家坡北峪,对岸才是“石堡山”,即明代县志所言“堡子山”。若站在频山巅鸟瞰,石堡山位于频山西南方向,难怪前多年在频山西北麓寻觅堡子山一无所获。

堡子山因系石头山而又称“石堡山“。据笔者考证,张鷃庵避兵于此山,当在元末明初战乱之时,年龄约二十岁左右。张鷃庵即明初吏部尚书张紞,字昭季,号鷃庵,富平县雷古坊中张村人。其父张敏,号月山,元泰定四年进士,官至陕西左司郎中。张紞为敏第四子,于明洪武间举明经入仕,历任东宫侍正、通政使、云南布政司左参政、左布政使等职,主政云南政绩卓著,深得帝朱元璋赏识。明惠帝即位,诏命张紞为吏部尚书,靖难之役自缢殉国,葬美原镇雷古坊西北顺阳渠北岸。碑载:“紞临政有为,谓之有才;临危授命,谓之有节;才节兼全,谓之君子。” 

孙文雄操作无人机航拍,忽而腾空,忽而盘旋。老者好奇,遂走下高崖与我们闲谝。我再问:“千尺崖在阿达哩?”老者指着达坡峪东岸的山说:“千尺崖在明王山(即频山)上哩,我年轻的时候经常攀登。”我用望远镜顺着老者手指方向远眺,果然有一处悬崖耸立山巅。明万历《富平县志》云:“北麓为千尺崖,壁立百仞,中险处鸟道可通,有一隙地东西五丈,南北当东西什一,避世者地也,下有千尺泉。”县志所云“北麓”,是指频山余脉九龙峪西侧山峰而言。换句说话,明代县志作者是以九龙峪西侧山峰为基点,来描述“堡子山”和“千尺崖”的方位的。千尺崖位于九龙峪西侧山峰之北,属于频山余脉断崖。

205601dkr0dyyryl3qxzxj.jpeg

据老者说,千尺崖为南北走向,像一堵墙似的兀突高耸。崖之巅,狭窄险峻难行;崖之侧,壁立数丈如刀削。孙文雄问,攀登危险不?老者硬气的说:“我年轻的时候,经常爬山去兀哒些玩,去得多啦,也不觉得害怕。”远望千尺崖,百仞孤傲,天高云淡,飞鸟绝迹,堪为道家修炼之绝佳隐居之地。老者告诉笔者,千尺崖下有好几个泉眼,早已干涸,但遇沛雨季节,泉眼有时会出水。老者所说的东峪泉眼,即明代县志所言“千尺泉”。

达家坡石堡山因明尚书张紞避难而闻名,频山千尺崖因壁立百仞而峻峭,达坡药泉峪因多药饵而惠民,更有清泉粼粼百姓同饮。斯地斯山斯崖,虽隐匿深峪僻壤,但其绝美幽境,堪称富平北隅之游览胜地耶。(2023.10.25写于富平尚义村)

来源:彭辉 富平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富平网 ( 陕ICP备16004736号 )|陕公网安备61052802000068号

GMT+8, 2025-5-4 03:54 , Processed in 0.129626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