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春季动物集中强制免疫工作关键时期,为切实做好我镇春季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保障畜牧业稳定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现将相关畜禽养殖防疫要点提示如下,供广大养殖场(户)参考。
一、疫苗在疾病防控中的作用
畜禽养殖生产期间,接种疫苗是控制传染性疾病、遏制疫病扩散蔓延的重要措施之一。农村养殖环境复杂,接种防疫疫苗对畜禽疾病防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些年,畜禽养殖规模逐步扩大,养殖生产期间多种烈性传染性疾病频发,像口蹄疫、禽流感等,严重威胁辖区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其中,口蹄疫致病病毒致病性较强,在低温环境中存活时间更长,严重时可通过肉品间接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因此,在畜禽养殖疾病防控中,利用好接种疫苗,做好畜禽免疫接种,不断增强畜禽免疫抵抗力,降低畜禽感染疾病的概率,阻止疫病经畜禽或其他途径扩散,进而更好保障畜禽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春季动物疫病防疫技术要点
(一)做好日常饲养管理
1. 科学饲养:及时补饲、饮温水,适当增加饲料原料种类,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保证营养均衡,以增强畜禽体质。
2. 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合理确定养殖量,避免养殖密度过大增加呼吸道疫病发生风险,并适当进行通风换气,保持养殖环境空气清新。
3. 规范引种:坚持自繁自养,确需引种的,应严格做好“凭证引种 - 检测入栏 - 隔离饲养 - 再检测合格 - 混群饲养”程序 ,防止引入疫病。
(二)做好动物基础免疫
1. 明确免疫重点:疫苗免疫是预防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有效手段。全镇各养殖场(户)应重点加强猪牛羊口蹄疫、猪瘟、禽流感、狂犬病等常见病的免疫。
2. 确保免疫全面: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构筑有效免疫屏障。
3. 制定科学免疫程序(规模场):规模化养殖场要科学合理制定免疫程序,依据免疫程序适时进行免疫接种,定期监测免疫抗体水平,确保免疫效果。
4. 及时补免(散养户):散养户在每年春、秋集中免疫的基础上,应及时做好补栏畜禽的日常补免工作,对免疫抗体水平不达标的群体,及时补免。
(三)做好临床巡查监测
1. 强化日常巡查:“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置”是疫病防控的关键,养殖从业人员要加强对动物的临床检查和健康状况监测,重点关注动物行为表现、休息状态、反应、采食饮水情况、被毛外观和粪便状态等情况。
2. 及时处置异常:若出现异常状况,应立即采取隔离、消毒、对因对症治疗等措施。当动物出现食欲减退、喜卧、跛行、发热、口鼻流涎、口蹄部位出现水泡和破溃、口炎、眼鼻分泌物增多、腹泻等症状,禽只表现精神沉郁、嗜睡、呆立、头翅下垂、食欲不振、脚鳞出血、呼吸困难、排稀便等症状,以及异常死亡或其他异常状况的,应立即采集样品进行送检。
3. 严格疫情报告:对于发病急、死亡率高、传播快的病例,应及时报告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并按程序进行疫情报告。
4. 防止疫情扩散:对已发病的场、点应尽快采取隔离、消毒等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减少疫情造成的损失。
(四)做好生物安全隔离措施
1. 重视消毒工作:消毒是切断病原传入场(户)内及在场(户)内传播的重要措施。
2. 建立消毒制度:建立定期消毒制度,对环境、场地、设备用具、畜禽舍等定期消毒。
3. 正确选择和使用消毒剂: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消毒方式,现用现配,使用规定的消毒剂浓度。
4. 评估生物安全水平:定期评估本场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确保各项防疫措施、制度有效执行。
5. 人员进出管理:要严格限制无关人员进出,人员进出要严格执行更衣换鞋、消毒及淋浴等卫生制度。
6. 车辆及运输工具管理:外来车辆及其他运输工具不允许进入养殖场,进出场的所有车辆及其他运输工具应彻底清洗消毒。
7. 严格分区管理:执行净道、污道分开管理,严格控制场内人员、车辆、物品以及养殖动物流动。
8. 做好灭鼠防鸟:定期进行集中灭鼠,及时清扫散落的饲料,防止鸟类在场区内搭窝逗留 。
(五)做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
1. 严禁随意丢弃:不得随意丢弃、抛弃病死畜禽及其排泄物、垫料、包装物、容器等污染物,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传播。
2. 规范处理流程:严格按照无害化处理相关技术规范,病死畜禽尸体在运输和处理过程中应遵循既防止病原扩散,又防止污染环境的原则,畜禽尸体应装入密封袋,确保不渗出液体。
3. 运输车辆消毒:运输车辆应密闭防渗,车辆和相关运输设备离开圈舍和掩埋点时应进行彻底清洗消毒。
请广大养殖场(户)严格按照以上防疫工作提示,积极做好春季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共同保障我镇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