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网-富平县领先生活信息门户

查看: 1624|回复: 0
收起左侧

[所见所闻] 佛教研究讲义(一)

[复制链接]

555

主题

6

回帖

2867

积分

柿草三级

Rank: 8Rank: 8

积分
2867
发表于 2025-10-8 06:4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邢望贤
       我生病时,多次梦见我被小鬼抬到地狱,见到过地藏菩萨,谈到我想象地藏菩萨那样去渡人。因为,当下社会天地倾覆,人伦颠倒,正气不伸,邪气乖张,中国人将面临有人类历史以来最大的灾难,这个灾难,将使中华民族,不但面对生存壮大问题,更面对社会人伦构建问题,甚至影响到民族价值观的重塑问题。尤其是象现代女人之社会定位问题!如果女人定位不准,整个社会被女人们带偏,女人过分地讲地位,讲条件,更多的女人出现身嫁,而心不嫁,更可怕的是,女人利用自己天生的身体和美貌当成本,去搜刮傻男人财富,造成有的男人,人财两空,从而引起社会凶案频发的情况等等问题。把整个社会风气带的越来越坏,越来越差。迎有更甚的,为了一己之私和财富与地位之平等,有的女人放弃了,人类神圣的传宗接代之职责与使命,放弃家庭,给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造成巨大的,无法短期弥补的灾难,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造成隐患!
    怎么渡人呢?地藏菩萨为了渡人,放弃了自己走出地狱的机会,但至今仍然没有渡完。研究地藏菩萨,也就是为了在地藏菩萨那里,找到真能改变这个扭曲现象的方式方法。
      我们如果把社会拟人化,比作一个人。那么,中国文化中之儒家思想,就是最正统,代表了中国文化形象地,最有正统力量,极俱筋骨强健的中国体魄,也就是魁梧高大的中国身体。
      而佛教精神而,虽然是外来宗教,是个外来品,但它从东汉明帝开始,融合到中国文化之中,成为中国文化之心!中国文化至从安装了佛心后,中国文化才博大精深,精彩纷呈,才更有人情味,有了很多意思。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道教文化是中国文化的自然中药辅子,中药辅子里有许许多多的药匣子,各个匣子中都呈满了各色各样的,丰富多彩的,酸辣苦甜都有的,各种药剂或者是药材。如果这人社会出现了问题,我们可以理解为社会生病了,就会到道教文化的药匣子去找药方,或者也叫黄老文化中找药方,找到找准药方后,来调剂根治社会病态发展。
       那么有居士会问:“老师,你既然都说了,例如女人定位问题是社会问题,那应该在黄老中去找方子,那你为什么不讲黄老,却讲佛教精神呢?”,朋友们,这个问题很好很精准,是的,按说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应该在黄老中去找方子,但是,这也是个心病问题,我上边讲过,佛教精神是中国文化之心,那么解决心病的问题,还必须在佛教里找得,那么,我们如果不知道佛,不知道佛教,不知道佛教精神,不了解佛的前世今生,给大家瞎讲总不行吧?寻着这个思路,我想讲五个方面的问题,从五个方面和佛经中,帮助大家检索问题,搜索答案。有居士又问:“既然讲五个方面,为什么只讲《心经》,《金刚经》和《六祖坛经》呢?”,很好,这个问题提得好,我给大家讲一讲,《心经》是佛教精神之纲领,大家也知道,纲领一般都言简意赅,文字都简短,大家不妨学习一下《中国共产党章程》其纲领也就是几十个字,而佛教精神之纲领,也仅仅二百六十个字!这二百六十个字却统领着,浩如烟海的佛教经典,这当然是佛教精神之核心之核心。
      为什么又讲《金刚经呢?因为《金刚经》是万经之首,最鲜明佛教精神的首经,是最全面,最完整,最细微,最透彻,最科学讲述佛教精神的基本原理,和最富有佛佗生活气息的,最接近佛佗原汁原味状态的佛教经典。
      为什么讲《六祖坛经》呢?因为,除《六祖坛经》之外,所有的佛经都是外来品,舶来品,是许许多多的圣徒,历尽千难万险,历尽沧桑和苦难,从古印度取回来的经典。不管是佛教二祖迦叶,还是佛教三祖阿难,他们所记录的,释加牟尼的生活状态和对世界的论述记录。而唯独《六祖坛经》,却是由中国人自己记录记述的佛教经典,也是从佛教传承以来,到当今社会,唯一的一部,由中国人自已记述中国佛教传承的禅宗六祖慧能生活状态和论述的经典。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之前,很多的学者和佛教传承者,都还在为经书是谁写作而争论不休,自从王道士挖开了敦煌莫高窟的藏经洞,神会为首的写作与记录已成定论,不再争执。
       所以,弄清佛的来弄去脉,搞懂佛教精神的实质,又深刻了解佛教精神之纲领和佛教精神的基本原则,佛教徒的修行方式方法,和修行达到的效果,以佛教精神通过中国文化的薰陶,融合中国文化原素的修行方式方法及途径,我们就可以初步了解和掌握佛教精神之全部。寻这个思路,踏着心程历程,我就来为大家从五个方面,来讲解自己浅显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并给以补充,这五部分是:
       一,什么是佛,佛的前世今生和来弄去脉。
       二,佛教精神与科学。
       三,讲《心经》。
       四,讲《金刚经》。
       五,讲《六祖坛经》。
(待续)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富平网 ( 陕ICP备16004736号 )|陕公网安备61052802000068号

GMT+8, 2025-10-31 16:12 , Processed in 0.18102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