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静涛 喜丽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齐村镇桥西村在渭南市民政局的大力帮扶及历任第一书记的努力下,引导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2016年,桥西村顺利实现脱贫摘帽。当前,在第一书记马军辉的带领下,桥西村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壮大村域经济,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巩固脱贫成效。 齐村镇桥西村第一书记 马军辉:成本大不大?当时上了鹅苗,一个鹅苗是十三块五。 村民 王银龙:现在连死亡地,意外地,喂下来一个成本也就二十五块钱。 齐村镇桥西村第一书记 马军辉:喂多长时间?喂七十五到八十天。 村民 王银龙:那就是一个鹅能见十块钱。 画面上这个正在询问村民养殖情况的年轻人名叫马军辉,2017年11月,马军辉被渭南市民政局选派到齐村镇桥西村担任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到达桥西村后,他一边走访贫困户,一边反思当地村民致贫的原因,积极寻找解决方案。 齐村镇桥西村第一书记 马军辉 通过调研,我认为还存在村民产业发展意识不强、村三委班子集体战斗力较弱,工作队的同志工作缺乏干劲;贫困户思想保守、等靠要思想严重。 面对桥西村并不乐观的经济发展现状,马军辉不敢懈怠,他和村三委会一起研究方案,在前期村级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从党建抓起,以党建促发展。今年以来,桥西村在市民政局的大力支持帮扶下,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功能为抓手,投资200多万元建设桥西村社区服务中心、桥西村葡萄交易中心、桥西村冷库以及村道排水工程。目前,全村共有37户贫困户稳步脱贫,39户贫困户在“两不愁、三保障”方面更加稳固,“八个一批”在桥西村落地生根,实现了贫困户种植养殖全覆盖。 齐村镇桥西村村民 黎小燕 政府给了我6只羊,现在我多喂了3只,卖成羊奶,生活改善提高了,给我把这墙也刷地白白地,电路了啥也装了,生活越来越好了。 2016年,桥西村按照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号召群众种植沪太8号葡萄;今年是桥西村130亩葡萄产业园第一年挂果,受天旱和管理技术制约,葡萄在销售时遇到了阻碍。第一书记马军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通过跑市场、与超市合作等途径销售;带领村三委班子成员带头采摘、搬运、装箱、装车,终于将滞销的葡萄销售一空。 齐村镇桥西村第一书记 马军辉 加大葡萄销售力度,为群众及集体销售葡萄2万多斤,实现收入5万多元。 在马军辉心里,脱贫攻坚工作中,关键在扶智、重心在扶志,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非常重要。 齐村镇桥西村第一书记 马军辉 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到发展好、发展快、产业有特色的村子学习观摩种植管理经验,请教种植管理技能,邀请葡萄专家来村现场指导授课,组织开展养殖种植培训,提高科学养殖种植水平。 焦振有是齐村镇桥西村村民,家里共有四口人,他家属于因病致贫的贫困户,马军辉了解到他家的实际情况后,帮扶他将奶山羊发展到了20多只,栽植椒园4亩。 齐村镇桥西村村民 焦振有 马书记常在我屋里来,没事在我屋里看看羊,给我讲养羊的知识、防疫情况。 目前,桥西村累计发展花椒种植40余亩,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提升,产业发展稳步推进,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截止2018年底,人均纯收入达到6900元。 齐村镇桥西村监委会主任 田公社 马书记到我们这村上来以后,条件比较差,首先是吃住,都和我们群众一块,带头给我们搞产业,首先是冲锋陷阵,对贫困户很关心,住房、吃住各方面,方方面面都很关心很认真。 齐村镇桥西村第一书记 马军辉 今后我们将认真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工作,在扶智扶志上下功夫,鼓励贫困户发展新型产业。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扎实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年内计划集中连片发展无刺花椒50亩以上,逐步丰富桥西产业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