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统筹抓好健康大排查。服务下沉,以村组和社区为单位,统筹乡医、村医、社区医务工作者,划片包干,对全市560万人逐户逐人进行再一次清仓见底的健康大摸排;对大年三十以来所有接诊过的发热、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健康大回访,上门服务,确保隐患可控。

二是统筹抓好复工复产。我市出台了支持企业健康发展“22条”、企业复工复产“20条”,夯实“2+3”责任(2:地方属地管理责任、行业监管责任;3:企业主体责任、法人第一责任、职工个人健康责任),实行“一企一案”。截至2月25日,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复产复工293户,复工率49.16%,复工人员55180人。已复工省市级重点监测项目55个(省级13户,市级42户),新策划弥补疫情暴露短板项目97个,总投资概算132亿元。
同时,强化稳就业措施,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对接工作,组织云招聘58场次,发布岗位信息2.13万条。
狠抓脱贫攻坚,保障主副食品供应,强化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支持89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复工复产,支持陕化、渭化等主要农资生产企业全面复产,实现日均产量4600吨。

三是统筹抓好春耕生产。不误农时,全面组织春耕生产,抓好疫情防控期间春季农田管理与春耕备播技术、蔬菜生产技术指导,解农民之难。
开辟春耕生产、农资化肥、农副产品销售等运输车辆绿色通道,保障农产品流通和农资运输畅通。
支持农资上下游关联度高的企业复工复产,确保春耕物资供应充足。目前,全市储备种子0.17万吨、化肥20万吨,全市423万亩麦田苗情整体较好,农业基本盘稳定。
点击查看相关视频
四是统筹抓好人文关怀。关爱医护人员,出台“五项保障”措施,对援鄂医护人员实行“三个一”政策倾斜(即办理一份商业保险、安排一次免费体检和疗养、提供一次子女就学照顾政策)。
加大敬老院、儿童福利院、救助站等重点区域管控救助力度,传递党委政府温暖。
疏通群众情绪,畅通采购、捐赠、咨询、举报、心理辅导等6条热线。
及时发现,大胆使用抗“疫”一线优秀人才,弘扬实干担当精神,凝聚向上向善力量。
心系武汉,已抽调14名医护、疾控、心理专业人员驰援武汉;调配两批血液支援武汉;21吨白水苹果送抵武汉,价值200万元富平羊奶粉、羊奶饼干捐赠武汉医护人员;9名渭南逆行者援建雷神山医院,体现了同舟共济伸援手、万众一心抗疫情的社会大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