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网-富平县领先生活信息门户

查看: 11842|回复: 0
收起左侧

[城关街道] 珍稀白琵鹭,现身富平石川河湿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23 23: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珍稀白琵鹭,现身富平石川河湿地

作者梁学院


2020年初春,一场突入其来的新冠肺炎席卷全国,中华大地,同仇敌忾,众志成诚,共克时艰,抗击疫情。3月14日上午,天气格外晴朗,在征得小区防疫管理人员的同意后,我戴好口罩,带着相机,驱车来到距家不到3公里的石川河湿地公园,以舒展往日如临大敌的神经。

石川河两岸,早已春意盎然。柳丝在微风的吹拂下,像翩翩起舞的少女,摇曳着青柔的身姿;远处两位果农在田间拾掇着树行中的杂草,一位小孩在家人的陪伴下姗姗学步,几只野鸭、白骨顶鸡、黑水鸡和白鹭在泛绿的湖水中戏嬉、游弋。

我在河堤上怠速前行。忽然,河流中央芦苇丛中的两个小白点映入眼帘。立即驻车、打开窗户、伸出相机仔细观看,原来是两只白色的野生鸟儿在河流的浅滩处稍憩、梳妆、守猎,我就毫不犹豫的按下了快门,定格下了一个个倩丽、精彩的瞬间。一阵急风暴雨式的“咔、嚓”后,我在显示屏上回放,通过手机搜索、辨认,终于将这两只可爱的天使确认为一种在北方极其珍稀的、国家二级野生保护鸟种“白琵鹭”。我强捺住内心的激动,跟随观察、拍摄了四个多小时。

白琵鹭(学名:Platalea leucorodia)是大型涉禽。全长85厘米,全身羽毛白色,眼先、眼周、颏、上喉裸皮黄色;嘴长直、扁阔似琵琶;胸及头部冠羽黄色(冬羽纯白);颈、腿均长,腿下部裸露呈黑色。

白琵鹭栖息于沼泽地、河滩、苇塘等处,涉水啄食小型动物,有时也食水生植物;飞行时颈和脚伸直,交替地拍动翅膀和滑翔。常聚成大群繁殖,筑巢于近水高树上或芦苇丛中,每窝产卵3-4枚,白色无斑或钝端有稀疏斑点;雌雄轮流孵卵约25天,雏鸟留巢期约40天。白琵鹭繁殖于欧亚大陆和非洲西南部的部分地区,在非洲,印度半岛,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和东南亚越冬。

白琵鹭嘴长而直,上下扁平,前端扩大呈匙状,黑色,端部黄色;脚亦较长,黑色,胫下部裸出。夏羽全身白色,头后枕部具长的发丝状羽冠、橙黄色,前额下部具橙黄色颈环,颏和上喉裸露无羽、橙黄色。冬羽和夏羽相似,全身白色,头后枕部无羽冠,前颈下部亦无橙黄色颈环。虹膜暗黄色,嘴黑色,前端黄色,幼鸟全为黄色,杂以黑斑,眼先、眼周、脸和喉裸出皮肤黄色,脚黑色。栖息于开阔平原和山地丘陵地区的河流、湖泊、水库岸边及其浅水处,也见于水淹平原、芦苇沼泽湿地、沿海沼泽、海岸、河谷冲积地和河口三角洲等各类生境,很少出现在河底多石头的水域和植物茂密的湿地。

在中国北方繁殖的种群均为夏候鸟。春季于4月初至4月末从南方越冬地迁到北方繁殖地,秋季于9月末至10月末南迁。在东亚繁殖的种群主要迁到中国东南部越冬,少数到日本。常成群活动,偶尔见单只。休息时常在水边成‘一’字形散开,长时间站立不动。性机警畏人,很难接近。常排成稀疏的单行或成波浪式的斜列飞行,两翅鼓动较快,平均每分钟鼓动186次。既能鼓翼飞翔,也能利用热气流进行滑翔,而且常常是鼓翼和滑翔结合进行。飞行时两脚伸向后,头颈向前伸直。

主要以虾、蟹、水生昆虫、昆虫幼虫、蠕虫、甲壳类、软体动物、蛙、蝌蚪、蜥蜴、小鱼等小型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为食,偶尔也吃少量植物性食物。觅食主要在早晨、黄昏和晚上。多在不深于30厘米的水边浅水处觅食,在海边常在潮间带和河入海口处觅食。繁殖季节有时飞到离营巢地10-20千米的地方觅食,甚至有报告离营巢地35-40千米远的地方觅食。觅食不是通过眼睛直接捕食可见食物,而是一边在水边浅水处行走,一边将嘴张开,伸入水中左右来回扫动,就像一把半圆形的镰刀从一边到另一边来回割草一样。嘴通常张开5厘米,嘴尖直接触到水底,当碰到捕获物时,即可捉住,有时甚至将嘴放到一边,拖着嘴迅速奔跑觅食。

该物种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Ⅱ级保护动物;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列入中国国家二级 重点保护等级;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易危 。

白琵鹭作为一种大型涉禽,“继承”了那嘴长、颈长、脚长的“三长”特点。白琵鹭的嘴十分有趣,明明可以全是黑色,却偏偏在前端留有一抹亮亮的黄色。这还不算,它那又长又直又宽又扁的嘴面上还有明显的横纹,像极了一把琵琶,因此又名“琵琶鹭”。可嘴长这么特殊能有什么用处呢?原来,由于白琵鹭主要觅食于山地丘陵地区的浅水处,所以它们并不会像苍鹭和白鹭那样,通过视觉直接捕食水中可见的食物,而是一边在浅水处来回行走,一边将张开的嘴伸入水中左右快速摆动,以便发现猎物时能立即捕捉到。

据资料显示,白琵鹭在陕西地区为夏候鸟,一般成群活动,也有单只觅食,在富平县石川河湿地现身报道尚属首次,可谓是“稀客”中的“稀客”。

生态环境美,鸟儿争相栖。鸟类是与人类接触最多的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它不仅是上天赐给人类的礼物,也是我们的亲密无间的朋友,更是一个地区自然环境好坏的晴雨表和报警器。野生鸟类的数量、种类及生存状态,考验着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近年来,石川河湿地的彻底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处处呈现出环境和美、生态和乐、民风和畅的氛围,处处演绎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精美活剧。所以,珍稀鸟种---白琵鹭在这里安家落户、繁衍生息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拍摄过程中,曾两次受到游客人为的驱赶鸟类现象,故不得不上前制止,并提出爱鸟护鸟要求,这也是我为什么两只白琵鹭跟随拍摄了四个多小时的原由。“保护自然、关爱鸟类、促进环保、和谐共生”。地球上不能只剩下人类。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让我们懂得在欣赏大自然的同时,更要学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为鸟类能够自由翱翔在蓝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让她们在这里居的安心、吃的顺口、玩得快乐。故建议管理部门,设立标识,做好宣传,规范游园行为。

作者简介

梁学院,陕西省富平县流曲镇昌宁村人。退役军人,热爱山水。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青海省摄影家协会、PSA(中国)摄影协会、风马旗摄影沙龙会员,昆仑拍客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副主席,多幅作品曾见报刊和杂志、获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富平网 ( 陕ICP备16004736号 )|陕公网安备61052802000068号

GMT+8, 2025-5-11 03:02 , Processed in 0.15431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