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网-富平县领先生活信息门户

查看: 8996|回复: 0
收起左侧

[所见所闻] 玉米粗缩病防治技术措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6 02:5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是玉米苗期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降低玉米产量,一般可造成20%~30%的减产,严重的高达60%以上,甚至绝收。

一、症状特点

玉米粗缩病在玉米各生育期均可发病,苗期受害最严重,被侵染植株5-6叶期表现明显症状,苗期叶色浓绿,节间粗短,顶叶簇生状如君子兰。发病初期心叶正面基部和中脉两侧细脉出现透明退绿条点,呈断续虚线状,后逐渐扩展到整个叶片,呈细线条状,称为明脉。叶背、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称为脉突(腊白条)有明显的粗糙感。轻病株雄穗发育不良、散粉少,雌穗短、花丝少、结实少。重病株雄穗不能抽出或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无花粉,雌穗畸形不实或籽粒很少。。

二、发生规律

玉米粗缩病以带毒灰飞虱传播病毒。在冬小麦及其它杂草寄主越冬,也可在传毒昆虫体内越冬。第二年玉米出土后,借传毒昆虫将病毒传染到玉米苗或杂草上,辗转传播为害。玉米5叶期以前易感病,玉米粗缩病发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灰飞虱田间数量和带毒个体的多少,早播玉米发病重于晚播玉米,靠近地头、渠边、路旁杂草多的玉米发病重,靠近菜田等潮湿而杂草多的玉米发病也重,不同品种之间发病程度有一定差异。

三、防治措施

(一)、农业防治

1、选用抗性相对较好的品种,同时要注意合理布局,避免单一抗源品种的大面积种植。

2、调整玉米播期,避开灰飞虱的传毒高峰期,夏播玉米则应在6月10日以后为宜。

3、清除路边、田间杂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玉米粗缩病的危害。

(二)、药剂防治

1、玉米播种期使用含有内吸性杀虫剂的种衣剂或玉米拌种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处理,以达到驱避灰飞虱的目的,同时对种子带毒也可以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

2、在玉米田用药,3-5片叶的玉米苗正值感病敏感期,每亩用扑虱灵50克或用吡虫啉20-30克与病毒A50克混合兑水喷雾,隔3-5天一次,连喷3-4次,对该病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富平县农技中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富平网 ( 陕ICP备16004736号 )|陕公网安备61052802000068号

GMT+8, 2025-8-7 11:53 , Processed in 0.12574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