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网-富平县领先生活信息门户

查看: 5932|回复: 0
收起左侧

[所见所闻] 邪教式追星对青少年之影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2-18 17: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吴亦凡事件和张哲瀚事件在整个中文互联网平台闹的沸沸扬扬,本文暂且不评论明星的违背道德、僭越法律的行径,而是以一个平常人的视角,来谈谈当代娱乐圈的“邪教式追星”对青少年的影响。

那么在说邪教式追星对青少年的影响前,先来解释下什么是邪教式追星。顾名思义邪教式追星就是粉丝以类似邪教的方式,诸如人肉、疯狂控评等行为追星,在这个过程中明星作为粉丝的“神”,受到粉头牵引,控制粉丝为明星打投。

那么为什么称之为“邪教式”,因为这种追星模式具有和邪教特点。第一,邪教对其信徒实行精神控制。现在青少年世界观尚未完整形成,认识事物有偏差。以吴亦凡事件为例,某些吴亦凡的粉丝在知道其被刑事拘留后,竟然发出“劫法场”“陪他入狱”等言论。今年张哲瀚事件,公然参拜乃木神社、靖国神社,粉丝以“他不知道”为由的洗白等等。

第二,邪教吸收儿童入会,通过信徒大肆敛财。追星多为10多或20多岁的年轻人,粉头以应援为噱头,以精神控制加环境塑造,让这些青少年儿童公然为明星花钱打投,并有过“忍一忍,买下105张专辑,不就是315块钱”的言论。

第三,邪教扰乱社会正常秩序。北京和上海陆续出现了“粉丝大闹机场致航班延误”的事件,粉丝“机闹”事件屡次发生。

这种邪教式追星对于青少年有什么危害呢?我总结了两点,对于青少年的三观产生巨大影响;对于青少年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先说对于青少年三观的影响。



(一)使青少年形成“地心说”的世界观。地心说主张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类似与这种观点,粉丝们用我和我与偶像的环境是中心,不顾社会伦理,不顾道德、甚至不顾法律。将自己包围自己的蚕茧中,在自己的信息囚笼和对明星的病态喜爱下,形成的一种世界观。这种世界观对于青少年极具危害,拥有这种世界观的青少年,就算是知道某些事是错的(例如拿家人的救命钱给偶像应援),他们依然会去做,因为在他们的世界观里,除了自己和“唯我环境”,剩下的一律不重要,甚至是可以为了保持和偶像的联系,可以牺牲自己的权益,包括生命。

(二)在邪教式追星塑造的扭曲的世界观下,青少年粉丝的人生观的也应该值得警惕。邪教式追星所塑造的人生观,是一种相当扭曲的“类唯心主义”的人生观,用饭圈(即粉丝圈)的话来说就是,“为ta而生,为ta而活”,也就是说粉丝们的人生被定格在偶像身上,一切行为不得忤逆偶像,一切与偶像对抗的都是错的。在这些粉丝眼中,偶像就像是一个神,他甚至可以决定粉丝的死活。

被塑造成这种人生观的粉丝们,青少年们,会无所畏惧地,坚定不移地认为偶像做的一切是正确的,是合理的。正是粉丝把偶像当成一个神一般的存在,才会有“苏神泽世”“肖烟四起,为战而生”等应援口号,这本质上就是一种扭曲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产物,是把一个偶像当成神的人生观的产物。

(三)在世界观和人生观受到错误的引导下,青少年粉丝失去自己的道德立场和伦理立场,从而缺少对社会、国家的认可,从而失去正确的价值观。这群粉丝们会以自身对于偶像的追求和喜爱,放弃自己原有的底线,认为偶像做的,就没有不道德的,一切都是因为自己的偶像招人喜欢,自己的偶像是不会做错任何事的。吴亦凡事件上,在吴亦凡尚未被刑事拘留时,其粉丝的洗白文是“他长得帅,还有钱,他爱和谁做和谁做”,张哲瀚事件中的“靖国神社只是旅游景点,他不知道而已”粉丝们为了自己的偶像,放弃国家尊严、民族尊严、法律权威,放弃自己的底线,去为这些偶像洗白,控评,这其实实际上就是一种道德虚无主义。否定现世的道德,只承认自己和偶像的道德规范,或者说只有自己的偶像才能是道德规范,将偶像放在伦理制高点的道德虚无主义。

邪教式追星对于三观的影响,就是建立起以“地心说”的世界观,“为ta而生 为ta而活”的人生观,“道德虚无主义”的价值观,拥有这种三观的青少年必然会让追星影响到生活,甚至是使追星成为生活。

那么接下来就从三个角度来剖析“邪教式”追星对于粉丝生活的影响。

第一个就是经济层面,邪教式追星肯定避免不了的是就是花钱追星,而且是花费大量资金去追星。前些年的新闻也曾报道过有青少年为了追星,花掉了妈妈的治病钱为偶像打投,还有去年的所谓“105张专辑”事件,事实上就是引诱未成年去“信仰充值”,去给偶像打投。通常情况下,在这其中还有着各种消费陷阱,攀比心理和求异心理。通过塑造扭曲的三观和消费观念,来使青少年认为“这是正常的”“身边人都这么做”“他们做了,我也不好不做”的心理,从而当青少年没有完成粉头的标准,就会被当成“不忠诚的信徒”予以示众,保证其他人继续花费大量资金用于偶像应援。

正是因为这些引导和洗脑,让原本是对于明星或其作品的喜爱的花钱应援,变成了“我不花那么多就不配做ta的粉丝”的这样的心理状态,从而不仅影响到其消费和消费观,甚至会使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做出为了给偶像应援打钱而不顾一切的行为,这种行为在邪教式追星族圈子内部不仅不被抵制,还会受到别人的吹捧,即“为了偶像,我可以连家人都不要,我厉害吧”的心理状态和想法。

第二个维度就是生活层面,在追星这个圈子当中,最严重的问题也就是它的道德问题。举几个例子,去年年初肖战粉丝因为一篇发表在ao3上的肖战同人文引起不满,在疫情正是严峻的时候,一群粉丝公然“轰炸”网信办,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还说出是“正当举报”的言论;今年七月份,吴亦凡被都美竹爆出性侵事件,粉丝用“人家吴亦凡就是有钱,长得帅,爱上谁上谁”的无知、无耻言论洗白,在7月底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后,还说出“劫法场”“刑拘又不是定罪”“他进去我就去劫狱”之类的匪夷所思的言论;在张哲瀚被爆料称其是精日分子,公然和日本右翼接触,参拜靖国神社,并在乃木神社参加日本右翼婚礼,在其公关文中以“无知”自居,紧接着,其粉丝在下面的评论则是“无知者无罪”、“靖国神社只是景点”“他不知道”进行洗白,后来道歉后,粉丝表示“知错就好”。这一幕幕让人头皮发麻的“名场面”,背后全都是邪教式追星的影子。并不是他们的生活里充满了追星,而是追星成为了他们的生活。

第三是精神层面,邪教式追星不仅对于粉丝们的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还更体现在粉丝们的精神生活的荒芜。为什么说荒芜呢?他们全身心的在偶像身上,从偶像身上汲取自己的精神生活,似乎很舒服、很痛快,很享受追星的这样一种过程,但是问题在于,他们的精神世界绝大多数是被“神”化的偶像所占据,也就是说,他们的精神世界是围绕着偶像所延展的,至高无上的只有自己的偶像,换句话说,就是他们的精神世界是被异化了的,原本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却被改造成自己的偶像的世界,当他们从精神世界中剔除偶像概念之后,其实就会发现,原来的精神世界除去偶像之后,仅剩下了一片自己的荒芜。

既然邪教式追星对于青少年的危害极大,那么难道就没有办法杜绝或者禁止吗?我认为是有的。

宏观层面来说,我国的文化部门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于劣迹艺人的惩戒力度,从根源上去除邪教式追星的“神”的存在。优化综艺商业模式,彻底禁止一切引导、引诱青少年为偶像大量氪金的现象,对于文娱产业进行监管和引导。

从文化产业行业出发,制片人、导演、编剧等行业内部的从业人员,不要被资本裹挟,用著名编剧汪海林的一句话:“天下苦流量已久矣”,每一个文化产业从业者,都要拥有“自己是行业人”的心,而不是为资本打工,业内人士应当共同抵制这种资本裹挟娱乐产业的现状。中国影视协会要带头做出规则、制定规则,使我国的娱乐产业不再是资本的附庸,不用再被资本裹挟,成为大众喜爱的、人民爱戴的、积极向上的娱乐产业。

从文化生产单位即各个传媒公司来说,文化产业不是其他产业,文化产业所能造成的社会效益和文化浸染是远高于其他产业的,所以文化生产部门,一定要以积极的社会效益为主,要在创造积极的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再去追求经济效益。文化生产单位,坚决不能不顾社会效益。对于艺人而言,在成名前要对其进行政审和文化素养考察,保证艺人的政治纯洁度和业务能力,这既是为了保证艺人在出名后依然能够积极向上,不在大的问题上犯错误的同时,持续稳定地输出有利于社会价值的文艺作品,这样才可以在打造社会效益的同时兼顾了经济效益。 作者:小龙酱x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富平网 ( 陕ICP备16004736号 )|陕公网安备61052802000068号

GMT+8, 2025-5-6 19:01 , Processed in 0.12701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