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网-富平县领先生活信息门户

查看: 10219|回复: 4
收起左侧

[所见所闻] 立夏有感

[复制链接]

53

主题

33

回帖

1077

积分

柿草二级

Rank: 6Rank: 6

积分
1077
发表于 2020-5-12 07:5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夏十日镰夹响,
算黄算割叫声扬。
油莱小麦渐变黄,
丰收在望收割忙。
——快乐老田
2020-05-05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3

主题

33

回帖

1077

积分

柿草二级

Rank: 6Rank: 6

积分
1077
 楼主| 发表于 2020-5-12 07:55: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种鸟儿叫:算黄算割(故事)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在陕西秦岭的山沟里,住着一位七十多岁的黄老汉。他靠种地过日子,一年到头,披星星,戴月亮,比太阳起得早,比嫦娥睡得迟,黑水汗流地忙碌着。不过,麦子种的不少,收的不多。为什么呢?不是他人不勤快,也不是土地贫瘠不长,更不是老天不作美。那到底是怎么搞的?只因为他不知麦子在成熟季节里的准确收割日子。人常说:“龙口夺食”。收麦是早一天不行,晚一天也不行。收的早,麦子浆没有灌饱,麦粒干瘪瘪的,磨起面来,麸子多,白面少。收的晚,麦壳儿一炸,圆咕噜噜的粒儿弹到地里,你就有天大的本事,也收不回来了。黄老汉年年种麦,年年歉收,好不愁煞人也。
可黄老汉是个有心人,便细心琢磨麦子在收割季节的准确日子了。经他年年观察,终于摸出道道来。一夜南风起,麦子黄了。那块地里先黄,就先开镰,不能按人老几辈传下的经验,等阳坡阴坡的都熟透了才收割,更不能先收阴坡的庄稼。老汉是熟一片割一片,一碾场过秤,嘿,得了个好收成。黄老汉摸出了这个好门道,便想把它一传十、十传百地传给大家。他便把门一锁,山上山下地四处奔波游说。
说也怪,方圆百十里的人家收麦子,都和先前老汉一个样子的做法。眼睁睁到手的粮食,就是收不到仓库,吃不到嘴里。老汉站在阳坡的高处,望着黄灿灿的麦浪,耳听迎风麦粒儿沙沙地往下直落,好不心焦。他急红了眼睛,急涨了脑袋,不住声地大喊起来:“乡亲们那,大伙儿听我说啊,麦子熟了,要算黄算割啊,算黄算割啊。”人们听了只是摇头笑笑说:“好他大叔呢,着什么急?阳坡的麦子弹到地里一半才能收割呢,这可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规矩啊。”
黄老汉眼看着满坡的庄稼任风儿吹落,心急火燎,五内俱焚。他头顶着火辣辣的太阳,脚踏滚烫的土地,满世界地跑。他顾不上吃,顾不上喝,劝着喊着,没有人理会。他后来嗓子喊哑了,眼睛急出了血,真恨不得自己生出两只翅膀来,飞遍川原山岭,叫遍千家万户,让人们再不要耽误农时,赶快算黄算割。还是没有人听他的话,终于黄老汉累死在山坡上了。
黄老汉死后,其心不死。那心儿吸大地之精气,承上苍之雨露,一股灵气儿出窍,刹那间变成一只美丽的鸟儿,飞翔在高空。鸟儿仍然是喋喋不休地叫喊不绝:“算黄算割,算黄算割……”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们终于被这鸟儿感动了,每年到了麦收季节,只要这鸟儿一叫,便开镰收割了。这鸟儿也特准时,每到麦收季节就展翅高飞,叫得特欢。你看看它,高昂着头,掠风剪云,飞遍山南山北,不停地叫着:“算黄算割,算黄算割……”
古往今来,人们为了纪念那位大公无私,坚持真理,不屈不挠,为民牺牲的黄老汉,就把这鸟儿叫:算黄算割。

53

主题

33

回帖

1077

积分

柿草二级

Rank: 6Rank: 6

积分
1077
 楼主| 发表于 2020-5-12 07:55: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镰夹是干什么用的?老农民用的兵器,用来拍打谷物、小麦、豆子、芝麻等,使子粒掉下来的农具,当然也能拿来当做临时武器。

53

主题

33

回帖

1077

积分

柿草二级

Rank: 6Rank: 6

积分
1077
 楼主| 发表于 2020-5-12 07:56: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日今立夏不用忙,
古代镰夹早下岗。
算黄算割懒得唱,
大妈秀女不下床。
古代文化共分享,
机械收割颗归仓。
——快乐老田

4

主题

51

回帖

685

积分

柿草一级

Rank: 4

积分
685
发表于 2020-5-12 17:20: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子琛的妈妈 发表于 2020-05-12 07:55
有种鸟儿叫:算黄算割(故事)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在陕西秦岭的山沟里,住着一位七十多岁的黄老汉。他靠种地过日子,一年到头,披星星,戴月亮,比太阳起得早,比嫦娥睡得迟,黑水汗流地忙碌着。不过,麦子种的不少,收的不多。为什么呢?不是他人不勤快,也不是土地贫瘠不长,更不是老天不作美。那到底是怎么搞的?只因为他不知麦子在成熟季节里的准确收割日子。人常说:“龙口夺食”。收麦是早一天不行,晚一天也不行。收的早,麦子浆没有灌饱,麦粒干瘪瘪的,磨起面来,麸子多,白面少。收的晚,麦壳儿一炸,圆咕噜噜的粒儿弹到地里,你就有天大的本事,也收不回来了。黄老汉年年种麦,年年歉收,好不愁煞人也。
可黄老汉是个有心人,便细心琢磨麦子在收割季节的准确日子了。经他年年观察,终于摸出道道来。一夜南风起,麦子黄了。那块地里先黄,就先开镰,不能按人老几辈传下的经验,等阳坡阴坡的都熟透了才收割,更不能先收阴坡的庄稼。老汉是熟一片割一片,一碾场过秤,嘿,得了个好收成。黄老汉摸出了这个好门道,便想把它一传十、十传百地传给大家。他便把门一锁,山上山下地四处奔波游说。
说也怪,方圆百十里的人家收麦子,都和先前老汉一个样子的做法。眼睁睁到手的粮食,就是收不到仓库,吃不到嘴里。老汉站在阳坡的高处,望着黄灿灿的麦浪,耳听迎风麦粒儿沙沙地往下直落,好不心焦。他急红了眼睛,急涨了脑袋,不住声地大喊起来:“乡亲们那,大伙儿听我说啊,麦子熟了,要算黄算割啊,算黄算割啊。”人们听了只是摇头笑笑说:“好他大叔呢,着什么急?阳坡的麦子弹到地里一半才能收割呢,这可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规矩啊。”
黄老汉眼看着满坡的庄稼任风儿吹落,心急火燎,五内俱焚。他头顶着火辣辣的太阳,脚踏滚烫的土地,满世界地跑。他顾不上吃,顾不上喝,劝着喊着,没有人理会。他后来嗓子喊哑了,眼睛急出了血,真恨不得自己生出两只翅膀来,飞遍川原山岭,叫遍千家万户,让人们再不要耽误农时,赶快算黄算割。还是没有人听他的话,终于黄老汉累死在山坡上了。
黄老汉死后,其心不死。那心儿吸大地之精气,承上苍之雨露,一股灵气儿出窍,刹那间变成一只美丽的鸟儿,飞翔在高空。鸟儿仍然是喋喋不休地叫喊不绝:“算黄算割,算黄算割……”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们终于被这鸟儿感动了,每年到了麦收季节,只要这鸟儿一叫,便开镰收割了。这鸟儿也特准时,每到麦收季节就展翅高飞,叫得特欢。你看看它,高昂着头,掠风剪云,飞遍山南山北,不停地叫着:“算黄算割,算黄算割……”
古往今来,人们为了纪念那位大公无私,坚持真理,不屈不挠,为民牺牲的黄老汉,就把这鸟儿叫:算黄算割。

这个故事很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富平网 ( 陕ICP备16004736号 )|陕公网安备61052802000068号

GMT+8, 2025-8-7 14:02 , Processed in 0.12843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