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赛迪顾问“2020年全国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论坛”在线上成功举办,并发布了由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2020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以下简称《百强研究》),全面解读了县域百强的区域格局和发展特征。
《百强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全国(不包括港澳台)截至今年2月除市辖区、林区以外1879个县级行政区划(包含387个县级市、1323个县、117个自治县、49个旗、3个自治旗)。 中国1879个县级行政区,谁在领衔县域经济发展?
本次《百强研究》遵循科学、系统、客观、可操作、可对比的基本原则,建立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20亿元的“双门槛”,从1879个县级行政区划中筛选出230多个县(县级市、旗)进入2020年百强县候选库。
进入候选库的县域通过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筛选,评比出2020年百强县。指标包括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8个,三级指标22个,主要从经济实力、增长潜力、富裕程度、绿色发展四个方面对县域经济发展进行评价。
江苏省昆山市
《百强研究》显示,2020年百强县的区域分布格局极不平衡。东部地区占68席,中部地区占21席、西部地区占8席,东北地区3席。与上年相比,东部地区席位减少3位,中部增加2席,西部增加1席,东北保持不变。
西部地区共入围8席,其中陕西2个、新疆2个、贵州1个、云南1个、内蒙古2个。四川省无入围县市。陕西共神木市、府谷县两县入选百强,分别位列第44名、第100名。其中,府谷县是2020年评选新晋,2019年未入选百强。
神木市
百强县总体实力突出,以占全国不到2%的土地、7%的人口,创造了全国十分之一的GDP;以占全部县域不到3%的土地,11%的人口,创造了县域约四分之一的GDP。其中突破千亿GDP级别的县域达到33个,较上年增加3个。
百强县人均GDP为11.09万元,这一数据仅在全国次于江苏,甚至远超广东、浙江、山东等发达省份和全国平均水平。
太仓市
除了“县强”外,“民富”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现实目标。
百强县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百强县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87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8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4万元,比当年全国水平分别高出26%、13%、59%。
陕西77个县级行政区,富平即将突破200亿
黄陵县国家森林公园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发展的基石,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战场。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了2019年陕西省县域经济GDP排行榜,并对全省30个市辖区和77个县(含6个县级市)进行了分别排名。截至2020年8月,陕西省共有107个县级行政单位,其中包括6个县级市,71个县和30个市辖区。
神木市
其中,神木生产总值(GDP)超过千亿,府谷超过500亿,靖边、韩城、定边超过300亿。超过200亿的还有6个,分别为洛川县、兴平市、城固县、彬州市、凤翔县、三原县。蒲城、旬阳、富平、黄陵等发展较快的县即将突破200亿大关。
6个县级市中,神木、韩城、兴平、彬州均进入全省前10,分别位列第1、4、7、9名、子长、华阴位列全省第34与58名。
生产总值在百亿以下的仍有38个县,占到了全省的一半。县域经济的相对落后制约了陕西省经济总量的稳定增长。
富平县
除了总量较小以外,陕西县域经济还呈现出“陕北两极分化,关中相对稳健,陕南相对较弱”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态势。
全省排名前10的县中,陕北5个,关中4个,陕南仅1个;
排名前20的县中,陕北6个,关中11个,陕南3个。 排名前30的县中,陕北7个,关中17个,陕南6个。 排名前50的县中,陕北10个,关中24个,陕南16个。 51名以后的27县中,陕北10个,关中7个,陕南10个。
陕西经济发展较好的区县以平原区县为主,地势开阔,人口众多、交通便利,关中绝大部分区县都是如此;陕南与陕北的强县或是农业发达、如洛川;或是工业基础雄厚;如城固,或是拥有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资源,如陕北的定边、靖边县、陕南的凤县。
靖边 图/网络
经济总量较小的区县往往是人口规模较小、地处山区。比如全省经济规模后10位的县,人口均在10万以下。除潼关地处关中外,其余9个县均位于陕南或陕北的山区。
熊猫之乡——佛坪
陕南的佛坪县、留坝县深处秦巴山区腹地,甚至坐落于自然保护区内;同样,黄龙县也地处陕北最大的一片林区之内,森林覆盖率达74.3%,被誉为黄土高原明珠,陕西的一叶“绿肺”。在这些县,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是第一要义。
来源:悦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