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网-富平县领先生活信息门户

查看: 1932|回复: 0
收起左侧

[教育动态] 渭南日报:把“家国情怀”融入学生的血脉——解析富平中学高质量(特色)办学之路系列报道之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18 00: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35958czy5jf6h234de10f.jpeg



  德与才,孰轻孰重?论断早已明了。现如今,对于家庭和学校培养的人才更是有“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的说法,这不无道理!对中学生而言,在学校收获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心怀家国情怀、温暖而有力量的人,这既是富平中学校长刘海涛心中“富中学子”应有的样子,也是该校学生德育工作既定的奋斗目标。
  作为一个建校才七年的学校来说,富平中学却以别人“意想不到的速度”,跑出了“后来者居上的加速度”。该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认真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三问,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逐步构建起了完整的德育工作管理机制,效果显著、特色鲜明的富中德育文化已然形成。


235958kgzfaa43n3g31yye.jpeg


让“家国情怀”激荡学子心灵

“舞台再大,自己不上台永远是个观众;平台再好,自己不参与永远是个局外人;能力再大,自己不行动永远是个失败者。只有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热爱富中,热爱家乡,热爱伟大祖国,珍惜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才能让梦想落地生根,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学校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时至今日,高二(2)班东思雨同学都难以忘记去年春季开学典礼上,校长刘海涛激情飞扬又饱含深情的一番讲话,既让她听得“入了迷”,又让她对家国情怀有了更深的体悟。

“好多同学都是刘校长的粉丝呢!”从东思雨同学的话语里,不仅让人听出了刘海涛校长的个人魅力,更令人感受到了富平中学德育工作富有成效的感染力。

235958g6yz07897zu700bz.jpeg


“立德树人”这四个字,在富平中学领导一班人的心中有着千斤的重量。事情缘由,还得从富平中学刚建校之时说起。
由于是新校新班子新招聘的教师队伍,很多家长和学生心存顾虑。虽然该校“十三太保”付出了巨大艰辛和不懈努力,甚至以低于一所农村中学70分的录取线,好不容易招进了1500余名新生,但是,一个现实问题摆在了众人面前:生源底子薄、成绩差,如何教出优秀的学生?经过认真研讨,决定先从德育工作抓起,以德促学、学以养德,互相促进。
问题一个个接踵而来,瓶颈需要一个个击破。
新时期,新学校,德育工作又如何开展,这是摆在所有中学面前的课题。为此,该校结合确定的“教学生成人、育学生成才”培养方向,校领导一班人多次召开专题会进行研讨,形成了共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核心,以“爱国情怀”教育作为突破口,厚植“富中学子”家国情怀,提升学生品德修养,专注学业提高,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有仁爱之心、志向远大、勇于担责的人,成为社会最美的希望。

235958m5hvms5aasqtg2qw.jpeg


于是,天天讲、会会讲、时时讲,成为富平中学“家国情怀”主题教育的真实写照。

爱国教育不只是作报告、喊口号,也不是看不到摸不着的空中楼阁,而是用心做好身边每一件事,这就是爱国的具体体现和最有力的表达!学校根据初中生和高中生年龄段成长规律和特征,制定不同行之有效的活动方案,从爱父母、爱学校、爱班级、爱老师、爱家乡做起,利用每周一早晨举行升旗仪式、举办“我爱祖国”诗歌朗诵会、歌咏比赛、组织全体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等多种形式,开展爱国教育,进而规范校园秩序,营造静心学习的环境。通过一次次主题明确、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在慢慢形成。

“教育学生爱国,就是在教育孩子自尊自爱,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富平中学副校长杨永亮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作为教育工作者,让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心中,就是用实际行动回答了“培养什么人”的时代命题。

用“全员育人”温暖学生心房

“班上有个特殊家庭的孩子,父母离异,孩子跟着父亲生活,由于父亲长期的暴力教育导致孩子性格孤僻,与同学不合群,久而久之甚至产生辍学的想法。”导师田花彬说起与学生之间的故事,有着太多的心灵触动。他告诉记者,当他了解到学生家庭情况后,就一次次与孩子父亲促膝长谈,谈家庭教育、谈亲子关系。真诚终于感染到这对父子,父子俩握手言和,孩子重返校园。看到孩子脸上久违的笑容,田花彬说,他感觉自己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儿。

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这是富平中学全员育人导师制中的一个普通案例。

235959hcpwtc3vo3xirerh.jpeg


在富平中学,德育工作不是老师“各唱各的调”,立足全员育人导师制,组建班主任、导师两支德育队伍,每一个老师、每一个教职工齐上阵,采取生活导、学习导、思想导等方式,形成了一部人人参与的“大合唱”,引导学生不仅成为品质好、学习优、能力强的阳光少年,更让其长大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据杨永亮介绍,全员育人导师制是构建“三全育人”德育工作格局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该校全封闭寄宿制校情管理的“必须方式”。在学校成立之初,全员育人导师制即作为重点工作全面展开,他们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作为核心要点,建立评价体系机制,奖励优秀导师,教师们放下身段,以求变的思维和宽广博大的心胸接纳学生身上刚刚萌芽的“枝枝杈杈”,细心修剪和呵护那些“旁逸斜出”。
经过几年探索实践,不断完善运行机制,全员育人导师制给校园带来了巨大变化,渐渐地,规范学生行为的不再是各种生硬、冰冷的条条框框和限制规定,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开始在校园里出现。尊重、包容、倾听,绽放在课堂里;爱心帮助、欣赏,灿烂在校园中。学校以最少的管理代价和最小的行政权力推动了教育瀚海的巨轮,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如春风拂面,温润着每一位富中师生的心田。

235959zs8zdr4n6gn6yuvv.jpeg


在刘海涛看来,“全员育人导师制”重在“育”,重心在“全”。教书育人不仅体现在立德树人的课堂上,还落脚到社会服务实践中。育人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师生情感共鸣的“双边对话”,只有打通壁垒,实现多处行为教育的无缝对接和同向同行,才能实现全方位育人。他表示,富平中学将进一步深化和健全“全员育人”有效机制,努力营造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实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
用“协同教育”引航幸福人生
富平中学的德育教育,不再是学校的“独角戏”,而是家庭、社会共同参与且同频共振的“大合唱”,不断拓宽“家校融合、协同育人”的路子。
“杨老师,您看我家的孩子还有救吗?”高二班学生晨曦(化名)的爸爸愁眉苦脸地问。“我和她爸真的都快愁死了,什么办法都用了,就是不管用。”妈妈在一旁愁眉苦脸,诉说着女儿的种种“不省心”。
“当然有!晨曦学习压力本来就大,你们天天在她耳边唠叨,她能不和你们对着干吗?”富平中学生物老师杨丹丹说,“管孩子如同大禹治水,只能疏导,不能硬堵。你们不妨尝试着和孩子做朋友,陪她聊聊天、说说话,给她减减压,缓和一下你们当前的紧张氛围。”
回想起大家访时的情景,杨丹丹历历在目,她告诉记者,今年春季刚开学不久,发现一向活泼开朗的晨曦突然变得沉默寡言,上课时经常发呆。“我爸妈不要我了!”在她的再三追问下,晨曦哭着说出了自己与父母“开战”的事情。于是,她利用周末的机会,多次来到晨曦家中调解他们之间的“家庭矛盾”。

235959g3xp5h8344jbz8xh.jpeg


家庭教育有着无可替代的育人效应,强化家庭教育既是当前教育环境之需,更是学校的现实之需。为规范做好家校协同育人,富平中学利用“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一是成立家长学校搭建培训平台,紧扣“问题针对性、指导专业化、培训小而实”这个关键,从专业的角度疏导家长心理,化解与孩子之间的矛盾,破解他们的“闹心事”;二是通过大家访、家长会、校园开放日等途径不断充实互通平台,“零距离”沟通,“面对面”交流,了解家长的“烦心事”,帮助他们驱散心中“教育孩子的愁云”。尤其让“富中人”倍感自豪的是,他们形成的大家访“富中经验”在全县教育系统得以推广。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高三(10)班班主任杨春莉感慨万千地说,用自己温暖的心去关爱每个学生,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对于一个学生阳光性格的养成和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35959a7xbyw70679wr6hl.jpeg


人生不可复制,教育不可重来,接受怎样的教育,就会留下怎样的人生烙印。唤醒,激励,鼓舞,富平中学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途径,充分发挥着德育目标体系的导向性,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用责任与爱的“音符”在学校德育的“五线谱”上,为学生们弹奏出了美妙动人的青春之歌,让伟大祖国的美丽和富强永远驻进学生的心田。


235959c2tjyccxjvjyx2ce.gif


来源|渭南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富平网 ( 陕ICP备16004736号 )|陕公网安备61052802000068号

GMT+8, 2025-5-4 16:37 , Processed in 0.128886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