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南湖书院主讲杨彬轶事 文/彭辉
富平老城南昔有南湖书院,始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占地六亩余,堂斋十八楹,南依善良原,北面稻地泉,湖光山色,风光秀丽,是为清代富平首座旨在讲学授业、科举备考、研究儒学的民间书院。先后聘请乾隆丙辰科进士原任山东兰山知县唐若时、乾隆乙卯科举人原任江西长宁知县窦凤辉、江苏武进籍举人管世铭(后考中进士、官至军机章京)、道光辛卯科举人田发甲、道光间副榜王兰谷、道光丙戌科进士原任湖南兴宁、宁远、湘阴、保靖、慈利知县杨彬、咸丰辛亥科举人何文蔚(后升任甘肃陇州学正)等儒学名宿、文坛哲匠为山长或主讲,教泽洋溢,人才辈出,享誉关中。
清代县志有关南湖书院山长或主讲间有略述,唯缺杨彬主讲南湖书院记载。笔者探访先贤故里,偶见其后裔手抄《墓志》云:“归即主谐南湖书院,时从游者极一时之隽,至房舍几不能容,数年掇时于紫者累累不绝,皆先生学问之余,淑己以智人者也。”可见杨公主讲南湖书院时名气很大。本文补叙杨公为官治学二三轶事,以窥先贤为人之道与绝学之貌。 杨彬,字升雅,号杏轩,富平县流曲镇梅家庄人,世以诗书传家,祖父杨勬,以监生考授州同知;父杨翊清,岁贡生,候铨未仕。“先生生而颖异,下笔绝尘氛。”后拜师本县拔贡王爱兰门下进学,深得要诀。清道光五年(1825)乡试考取第4名,会试贡士第104名,道光六年殿试三甲进士第101名,钦点即用知县。署兴宁、补宁远、调慈利等县,前后任知县11年,“除积弊、雪冤狱、培士习、厚民生”,颇有建树。值得一提的是:清乾隆壬午(1762)至道光戊申(1848)76年间,富平籍进士有三人,其中两人同属流曲梅家庄杨氏家族,即嘉庆甲戌科进士杨树年(字佩之,号芝园)、道光丙戌科进士杨彬。 杨公为官清廉,政绩斐然。且治学严谨,素以文名,训课善诱,独具慧眼。任湖南湘阴知县期间,本县举人李星沅(字石梧)、长沙举人陈本钦(字尧农)慕名拜谒先生门下求教,“先生阅其文曰:‘公等羽丰满,蓄其力即破壁飞去矣!’越年(意为次年,即道光十二年)皆成进士,吉入词馆分部曹(指入选朝廷部门任职)。盖先生不经许人,许无不酬,如操卷焉。一时之间,闻者争欲出先生门下(引自《墓志》,下同)。”李星沅官至陕西巡抚,曾国藩尊其为前辈,并多有诗赞褒之。陈本钦官至工部员外郎,左宗棠与其交往颇深。 道光十一年(辛卯科)、十二年(壬辰科),杨公先后两次出任湖南乡试同考官,“所拔欋皆知名士。”是年,长沙生员左宗棠乡试初选未中,杨公在落选生员试卷“搜遗”中,发现左宗棠的试卷立意高远,与众不同,实为难能可贵之才,遂录取为道光壬辰科举人。 杨公生性沉厚寡言,不乐世俗,不喜迎逢,仕途屡不得志。“乃以律身过严,不轻随俗,积忤大吏,罢归。归即主谐南湖书院。”杨公讲学南湖书院,始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时年51岁。先生才华横溢,德高望重,严谨治学,传经授徒,乐此不疲。闲暇之余勤于笔耕,著有《绿槐轩集》文稿,未刊失遗。杨公辞世后,原任广东按察使、蒲城人王增谦题赠“硕德犹存匾”,盛赞杨公留世英名。清同治初,左宗棠出任陕甘总督,曾在杨彬故里梅家庄树功德碑一通,以感念先生知遇之恩。(2022.06.21草于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