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网-富平县领先生活信息门户

查看: 5803|回复: 0
收起左侧

[历史文化] 十八教养院驻富平概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7 14:5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八教养院驻富平概况

程建鼎  张永鹏


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大量伤员运往后方,配合战争的陆军医院和伤残军人教养院相继增设。驻富平的有十三后方医院十八教养院。十八教养院驻富平时间较长,而且活动也较多,概述于后。

十八教养院全名是“联勤总部荣誉军人十八临时教养院”。一九三九年驻富平,院部在县东门外东岳庙,院长及绍岚,河北省人。十八教养院的编制情况,除院部外,编有九个中队,每中队约三百人左右,全院人数在三千以上。(因为随时都有调入的伤员及调走的康复战士,总人数不是十分的规律,但经常也在三千左右。)

145611ntp7lthtlyattfgt.jpeg

原东岳庙院内

教养院的任务,使伤残员兵有所收容,不致流离失所。在收容期间学些技能,干些轻活,以期达到自力更生,减少国家负担。其旨意为“教之以道,养之以德”。

教养院组织及规定为,有各种合作社形式的下属单位:火柴厂、肥皂厂、纺纱厂、织布厂、木工厂等。规定是,工种由各人根据伤残后力所能及的情况自选。除按规定发给每月每人六十五斤粮和六元钱的生活费外,干活所得收入均归自己所有,院方没有任何提成,任何人不得侵犯其所得收益,自负盈亏,院方也不负赔损费。


伤员在富平的居住,没有专门的地方,大多分居在各处空闲可利用的庙宇、寺院、祠堂等。住区分划大致如下:一、二、六中队住县东(焦村至卤川庙),三中队住县北(太平庄、强村、怀阳城一带),四、五、七中队住县西(疙瘩庙,南社等)一带。九中队住庄里镇。后来将一部分康复较好,能胜任劳动生产的,统归第四队开往汧阳县高店镇,开荒种地。一九四八年十八教养院全部迁四川三台县。未随同迁走乃留在富平境内的人,后来都入了富平籍。

十八教养院驻富平时期的情况,可概分为两方面。一是初期纪律废驰。由于伤残员来自全国各战场、各部队,凡是抗日前线受伤致残军人一律收容教养,素质和想法全不同,多有自荣感,自谓抗日荣军,为国有功,自恃高人一等无人敢惹,居骄蛮横,群众甚恶之。其中有的吃、喝、嫖、赌,甚至有拦路抢劫,群众提起莫不切齿。二是通过教养都能自食其力,小手工业搞的很有些名堂,其中以纺纱较突出。他们仿机器纺纱机,自制一种木制脚踏纺机,产量超过旧式手操纺机数倍。每人每日可纺二三斤,且柔细均匀。这种木制脚踏纺机遍及富平民间,所以当时富平的脚机棉纱名驰渭北,这对活跃交易起过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九四一年七月,教养院与十三后方医院曾发生过一次重大械斗。某晚富平城隍庙唱戏,十八教养院伤残军人有预谋的寻衅于十三后方医院伤兵。他们先砸碎戏台两个汽灯,戏场一片漆黑,棍棒乱舞,打伤人不少。这次械斗是十八教养院驻富后最大的一次。

一九五0年元月,该院在三台起义。经解放军整训后,交地方人民政府遣返各回原籍。

来源:富平文史资料汇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富平网 ( 陕ICP备16004736号 )|陕公网安备61052802000068号

GMT+8, 2025-5-9 17:42 , Processed in 0.138740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