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网-富平县领先生活信息门户

查看: 891|回复: 0
收起左侧

[乡村振兴] 技术指导 | 关注小麦根茎部病害发生动态,切实做好防治工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14 14: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44847v4gcz2xx5ubp8mqu.gif
  由于去年小麦播种普遍偏晚,全县苗情较常年偏弱,抗病性差,加之进入 2月中下旬以来,我县出现了持续低温雨雪天气,田间土壤湿度大,温度低,有利于小麦苗期病害发生,尤其是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和根腐病。根部病害会造成苗期植株黄化,生长缓慢,后期影响抽穗灌浆。根据植保站监测调查,部分田块根茎部病害已显症,且发病程度有进一步加重态势。为此,广大种植户要密切关注小麦根部病害发生动态,在小麦返青拔节期,当病株率达到10%以上时,及时开展药剂防治,控制病害蔓延扩散。

144847yt9kq9vkoqkvrk0p.jpeg               小麦纹枯病


144847v33ii3pzkipoezzq.jpeg

         小麦茎基腐病

一、发生特点
1、小麦纹枯病又称立枯病,尖眼病,从小麦播种到生长后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植株基部的叶鞘和茎秆。小麦播种发芽后受侵染,芽鞘变褐,腐烂死亡,即造成烂芽。小麦纹枯病苗期发病初期,主要在小麦3-4叶期在第一叶鞘接近地表处出现边缘褐色,中间淡白色或灰白色、多为梭形或椭圆形病斑。发病严重时病斑向内侧发展延及茎秆,茎基部第一、二节间变黑至腐烂,导致植株死亡。
2、小麦茎基腐病在苗期侵染芽鞘,芽鞘变褐,随着植株生长逐步向上、向内扩展,侵染茎秆和上部叶鞘,造成烂茎。
3、小麦根腐病侵染幼苗后,在芽鞘和地下茎上初生浅褐色条斑,后变褐色,另外,幼苗近地面叶片上还散生长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病斑,严重时病叶变黄枯死。
三种病害若田间湿度高,病斑发展深入茎秆,后期均可导致植株抽不出穗或者形成枯白穗。
二、防治措施
 1、及早追施化肥,促进弱苗转壮。可结合春灌亩追施尿素8 kg~10kg,晚播或弱苗田可适量增施磷钾肥。

2、科学药剂防治,抑制病情扩散。可选用1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10ml,或30%丙硫菌唑油悬浮剂15ml,或43%戊唑醇悬浮剂20ml,或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5ml,或25%氰烯菌酯悬浮剂150ml,每亩兑水20kg~30kg均匀喷洒于小麦根茎部。同时可加入5%氨基寡糖素20g和0.3%磷酸二氢钾80g混合喷雾,达到增强植株免疫力、抗寒、抗病力,培育壮苗的多重效果。

三、注意事项
1、要按照农药的推荐剂量,采用二次稀释法配制农药,充分搅拌均匀后进行喷洒。
2、选用高效施药器械,施药时调低喷头高度和方向,适当加大用水量(用水量不低于30公斤/亩),重点喷施小麦茎基部,确保防治效果。
3、发病较重的田块可在本次药后7天~10天再喷药1次。


            富平县农技中心

             2024年3月11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富平网 ( 陕ICP备16004736号 )|陕公网安备61052802000068号

GMT+8, 2025-5-4 18:07 , Processed in 0.12822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