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平县2024年秋播小麦72.62万亩,其中水地52.62万亩,旱地20万亩。县农技中心抽调技术人员对全县小麦苗情进行了调查,调查分水地和旱地两个类型,涉及老庙镇、齐村镇、流曲镇、到贤镇、东华街道办等10个镇4000亩地,从田间调查来看,今年播期降雨适时,小麦基本都能在适播期内适墒播种,总体来看,播种质量较高,苗情好于常年。针对当前苗情特点,因苗制宜,确保麦苗安全越冬,特提出如下管理意见。 全县小麦播种面积72.62万亩,根据调查全县一类苗面积25万亩,占比34.4%;二类苗面积37.8万亩,占比52.1%;三类苗面积8.12万亩,占比11.2%;旺长苗面积1.7万亩,占比2.3%。全县小麦平均亩基本苗25.2万株,亩总茎数51.7万株,平均单株分蘖数1.1个,叶龄4.1片,次生根1.7条。其中旱地小麦亩基本苗21.2万株,平均单株分蘖1.9个,叶龄5片,次生根2.7条;水地亩基本苗26.7万株。平均单株分蘖0.8个,主茎叶龄3.8片,次生根1.3条。目前,我县麦田墒情能满足小麦越冬生长。旱地0-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平均值为80.2%,20-40cm土壤相对含水量平均值为78.8%,水地0-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平均值为82%,20-40cm相对含水量平均值为79%。目前墒情较好,能满足小麦生长需求。1、地下害虫轻度发生,虫田率75%,平均亩虫量1500头,旱地部分田块较为严重。2、红蜘蛛中度发生,平均每单市尺单行虫量28头。部分播种偏早田块每单市尺单行虫量达1000头左右。4、杂草发生田块100%,主要是节节麦、野燕麦、播娘蒿、婆婆纳、玉米苗等。目前全县杂草中度发生,部分田块杂草偏严重发生。1、 病虫草害发生偏大。今年秋播后土壤墒情好,秸秆还田量大,播后气温偏高,增加了田间病虫草害发生基数,部分地块病虫草害有早发趋势。2、部分田块缺苗断垄。玉米增密度种植秸秆量增加,造成部分田块秸秆还田质量不高、整地质量较差;加之部分早播麦田播前因高温少雨,土壤墒情不足影响了播种和出苗进度,造成缺苗断垄。另外,少数麦田播后遇雨,土壤板结,出苗困难导致麦苗不匀。3、部分田块存在旺长现象。自秋播以来,气温较常年偏高,降水偏多,部分早播地块小麦存在旺长风险。4、稠苗的假旺苗问题显现。入冬以来气温偏高,墒情充足,部分播量较大的麦田,群体偏大,植株个体生长快形成叶片细长,茎杆细弱的假旺苗。针对当前小麦苗情特点和气候预测,结合我县实际,应以防旺长、早冬灌、调肥水、稳壮苗为重点,加强管理,保苗安全越冬,为明年丰产丰收打下基础。1、及时镇压,适时化控。对有旺长苗头的麦田,及时控旺转壮,可采取机械镇压或化控的方式进行。昼夜平均温度4-6度左右时,在晴天上午10点后到下午3点前进行镇压,抑制地上部生长,促进根系发育,控制群体数量,保苗稳健生长,镇压要掌握压干不压湿、压大不压小、弱轻旺重的原则。化控应在冬前分蘖期(4至5叶期)叶面喷施多效唑、烯效唑等化控调节剂,抑制地上部分生长,预防倒伏,并做到不重喷,不漏喷。对群体偏大、叶片过长但个体瘦弱的假旺苗,以及有缺肥症状的麦田,不宜化控,可喷施叶面肥和生长调节剂,促根健苗、增强抗性。2、浇好越冬水,因苗追肥。根据苗情实际,土壤墒情较差,特别是秸秆还田量大、旋耕播种、土壤悬虚不实的田块必须进行冬灌,以踏实土壤,促进小麦盘根和大蘖发育,要在日平均温度稳定在3—5℃时冬灌,当气温低于0℃时要停止夜间灌水,保苗安全越冬;缺墒的三类弱苗麦田,可结合冬灌追施适量速效化肥,建议亩追速效氮肥8-10公斤,配施磷酸二铵5-6公斤,促苗转化升级;底墒充足的晚播麦田,一般不进行冬灌,特别是单根独苗田块避免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影响发苗,可浅锄松土,增温保墒,促根增蘖。旱地麦田应结合降水降雪进行追肥。3、化学除草,防病防虫。麦田化学除要根据草相合理选择对路药剂,最佳时期在小麦3至5叶期,杂草2叶1心至3叶期,日平均气温5~8℃时进行。并严格按照药剂推荐使用浓度喷施,防止漏喷,切忌重喷。同时注意施药前后3-5天的天气变化,若遇寒流,禁止施药,以防出现药害,特别注意苗情弱,不宜进行冬前化除。提早做好病虫害预防控制,重点加强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条锈病、红蜘蛛、蚜虫、吸浆虫等病虫害的防治。做到发现一点,控制一片,早防早治,统防统治。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块,可用毒饵诱杀或拌毒土撒施防治。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100克拌细沙10公斤制成毒饵,撒入麦田进行诱杀。4、预防冻害,保苗安全越冬。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严防冻害,在寒流来临前,灌区小麦可采取灌水等措施,调节近地面小气候,预防冻害。旱地小麦可喷施磷酸二氢钾、氨基酸及芸苔素内酯,提升小麦抗寒能力,确保安全越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