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地名蕴含红色基因,承载着中国革命历史记忆。它见证民族百年沧桑,镌刻着党的光荣历程,是传承红色文化的鲜活教材与独特文化标识。讲好红色地名故事,有助于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革命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我县境内,分布着众多红色地名,它们闪耀着革命先辈的精神光芒,是珍贵的精神遗产。让我们回溯历史,追寻这些承载历史意义的红色地名,感悟红色文化的深厚力量。 该遗址位于富平县刘集镇施家村。 卤泊滩位于富平县刘集、张桥两镇与蒲城县原仁乡的交界地带,东西长17里,南北宽3~4里。因盛产锅板盐,故名盐滩。当时滩里约有三四百家盐棚,盐民达千余人,以熬盐为生,自产自销,并不纳税。1929年1月,陕西省政府在原施家镇设立蒲富盐务保运分局,专管盐的销售和征收盐税。 1931年上半年,盐务局又给各产盐户加税,激起众怒,盐民纷纷愤而罢工,拿起工具,包围盐务局,反对加税,围打缉私人员,散发传单。近百名盐业工人冒雨冲进局内,砸烂门窗玻璃,殴伤局长。在这次斗争中,10多名工人被捕。后经党组织营救和多方斡旋,迫使当局释放了被捕工人,取得了“减税一元半”的胜利。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地名承载着民族的根与魂,彰显着中华儿女的情和梦,是珍贵的文化遗产,而红色地名更是追忆先烈、探寻党史的重要标识。我们讲述红色地名故事,传承红色文化,用其滋养频阳儿女,让他们了解富平革命历史,感受红色地名魅力,增强文化自信,传承红色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