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地名蕴含红色基因,承载着中国革命历史记忆。它见证民族百年沧桑,镌刻着党的光荣历程,是传承红色文化的鲜活教材与独特文化标识。讲好红色地名故事,有助于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革命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我县境内,分布着众多红色地名,它们闪耀着革命先辈的精神光芒,是珍贵的精神遗产。让我们回溯历史,追寻这些承载历史意义的红色地名,感悟红色文化的深厚力量。
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期间,面对白色恐怖、乌云笼罩的艰难局面,地处关中腹地,连接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与照金的重要节点—富平,许多秘密联络点和地下交通站建立起来。其中,庄里地区的“鸿记花行”是地下党员刘茂坤、魏熙廉夫妇负责的交通站。刘茂坤在庄里镇街道上选择了三间门面成立了“鸿记花行”,以做棉花生意为掩护,做党的地下交通工作。花行工作人员有唐志华(经理,后发展为党员)、刘景云、王宏发等六人。交通站成立后,先后接待掩护过邵武轩、师源、周惇、白充江、张中涛、王直斋、杨万匀等党组织负责人和地下工作者。排护送去边区的干部和学生有十多人。来往人员的接待、换衣服、化妆、食宿、经费等,多靠魏熙廉料理。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地名承载着民族的根与魂,彰显着中华儿女的情和梦,是珍贵的文化遗产,而红色地名更是追忆先烈、探寻党史的重要标识。我们讲述红色地名故事,传承红色文化,用其滋养频阳儿女,让他们了解富平革命历史,感受红色地名魅力,增强文化自信,传承红色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