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网-富平县领先生活信息门户

查看: 8741|回复: 0
收起左侧

[焦点话题] 浅析县级基层医疗机构的短板,‘过度医疗’就是谋财害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11 11:2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导语:
  现在我国的各大医院都门庭若市,不说北京上海广州的大医院,就连一个个小的县城中心医院都人满为患。以我的老家,一个普通的陕西小县城,人口81万,一个中心医院,一个中医医院,一个妇幼保健院,至少四个民营医院,一个整骨医院,当然还有十几个乡镇医院,这些都是规模比较大的,有病床的医院。不考虑医院规模不一样,平均每家医院负责不到3万人的医疗问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看到这里,很多人说了,那些乡镇医院和民营医院不行吧,没人去,不能算,这个在目前可能是现实,我并不反对,但不能算是不对的,因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们可能是人员水平差一些,设备陈旧一些,但是对于日常人民的大多数医疗任务还是能胜任的。比如孩子咳嗽,抱到乡镇医院一样可以看好,费用也低,普通的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冠心病,脑梗塞,简单骨折,阑尾炎,轻度五官疾病,轻度肝硬化,普通肺炎,心肌炎,肝炎,胃炎,肺炎,肾炎,剖腹产和平产,肛肠手术,尿毒症常规透析,轻度农药中毒的治疗和用药,卫生院是完全可以胜任的。而这些病占据了我国目前病人的绝大多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相对来说不常见的疾病如破伤风,脑出血,昏迷,多重脏器损伤,需溶栓或介入手术的重度心肌梗塞,严重白内障手术,珠网膜下腔出血,脊髓炎,脑炎,气胸,不明原因高热,各种癌症,大咯血,上消化道大出血,宫外孕,重度烧伤,三高重症并发症患者,不再列举了,这些疾病可能必须到大医院去治疗。在有些国外也是的,普通常见疾病只能在社区医院解决,个别的重症患者社区医院会转诊到大医院,在我国却不是这样,人民生活水平高了,很多人不管大病小病,急病慢病,一律往大医院跑。当然中国的大医院总体比乡镇和社区医院水平要高,但是并不是所有病都要去大医院,这是国民要正视的一个问题。目前我国的大型公立医院都是差额拨款(10%)事业单位,或者说接近自负盈亏,大医院也不会阻挡大批的病人前来就诊,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一个又一个的收入奇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以上说明的是医院是够用的,病人分配不合理是一方面,还有一个方面的原因,那就是过度医疗,我继续给大家分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过度医疗,顾名思义,就是小病大治,小病指的是常见病,多发病,普通的疾病,这类疾病的治疗其实是比较简单的,大多数疾病只需要按时口服药物治疗就可以了,比如高血压病口服降压药物,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物,或皮下注射胰岛素药物,冠心病也是口服扩张冠脉的药物,口服的药物很多,有比较便宜的,可以服用的次数较多,有比较贵的,可能每天服用一次就够了,当然也不全是这样,有些经典药物,又便宜又方便,每日服药次数也在两次以下,副作用也并不比所谓的好药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去医院看病,比如高血压病,医生给开的药往往是几十元一盒,往往给开一种以上的药物,一般至少每天半片以上,每天的费用很多都在5元钱以上,甚至几十元,但我们的患者回家吃完以后,总是不舍得再去医院开药,而是去药店购买同样名称的其他厂家的便宜药,或者干脆在药店人员的指导下换用了其他同样可以降压的便宜药物,同样把血压控制的很好。这是医院存在过度医疗的第一个体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过度医疗的第二个体现在住院治疗上。如今很多乡镇医院的床位都有很多空闲,但大医院的床位总是紧张的不得了,至于原因,与大家不相信社区医院和社区医院的医疗水平差一些有直接的关系,当然还与医院的经营模式有关系。大家知道,很多卫生院职工的工资基本全部由财政拨款,虽然工资不太高,但在乡镇够用了,加之病人对乡镇医院不太信任,医生旱涝保收,积极性不高,一般不会积极的劝说病人住院治疗,而是门诊输液或口服药物治疗,这样大家都省事,卫生院不住院也可以报销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说到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个情况,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病人住院不住院,对于病人来讲,在卫生院报销程度是大致一样的,但对于医生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病人从住院到出院,医生每天查看病人是一样的,但是和门诊治疗不一样的是医生的书写量加大了,因为住院病人的病历和门诊病历是完全不一样的,门诊病历大家都知道,几行字就完了,但是住院病历要赶上法院的卷宗了。按每个病人1周的住院时间算,医生要为每个病人书写1万到几万不等的住院病历,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试想一下,卫生院医生在工资有保障的情况下,门诊和住院治疗收入差不多的情况下,可能并不愿意多收病人住院治疗了。这个情况在大医院则完全不一样,一个是大医院病人超多,门诊量很多每天都在几千到几万,或者更多,看过一个新闻,说中国的大医院门诊病人住院率在10%以上,甚至更高,这就是说每天在某个大医院住院的病人可能会达到几百到几千。因为门诊病人多,所以住院率也会增高。第二个是大医院是差额拨款的,财政给予的支持不足10%,那就是说医生工资的90%都是从医院的收入中拿到的,如果大医院医生如果不拼命收入的话,那么可能连基本工资都是问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从病人身上获得的收入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门诊收入,一个是住院收入,中国的医保政策是,乡镇及社区医院不住院也能报销,而且报销比例是差不多的,但大医院,级别越高的医院报销比例就少了,更要命的是,门诊治疗不报销,那么舍得花钱在大医院门诊输液大厅治疗的人就少了,很多人宁可住院,因为这样可以报销至少一半的费用,这也迎合了大医院医生和管理者的心态,大家知道门诊口服药物治疗收入是单一的,而且口服药物往往成本较高,医院收入不多,就算是门诊输液治疗,因为病人不报销,也不能用很贵的药物,所以收入同样不高。那么将病人尽量收住院就成了自然的不能再自然的事情了。其实有些重症病人和复杂病人,是需要收住院治疗的,但这些病人的数量和现在所有的住院病人的数量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换句话说,绝大多数的轻症病人住了院,这是目前医院分配制度和医保制度下的怪现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过度医疗之三。看到这里,大家要说了,轻症住院不是更好吗,可以得到更好,更多的医疗治疗,这种观点是绝对错误的。大家都知道,很多东西并不是越多越好的,钱越多越好,财富越多越好,地越多越好(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给庄稼上化肥,越多越好吗?给庄稼浇水,越多越好吗?盖楼,越高越好吗?给轮胎打气,越多越好吗?马路上车越多越好吗?显然不是,不管东西,什么事情,都要有个度,要达到最优化的状态就可以了。这个观点在医疗上面,对于很多人来讲,都是陌生的。我要这样说,对于普通的常见轻症病人,口服药物治疗就是最优化的治疗措施,医疗界有句人人皆知的规定,那就是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但是现在各个大医院能完全做到的是基本没有的,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来,绝大部分疾病只需要口服药物治疗就可以了,记得我们小时候发烧了,父母背到医院里,打个小针就回来了,很快也就好了,很少有住院输液治疗的,这是因为那个时候所有医生的工资都是由财政支付的,药品也很便宜,没有多大的利润,所以医生很好的履行了这个规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但当今的医生工资分配制度下,医生们却背弃了这个最重要的,对人体健康极其关键的规定,变成了,能输液的不肌注,能肌注的不口服,完全翻过来了,至于为什么,就是一个字,钱。目前的药物,总体来说,很多注射类的药物是比口服药物贵的多的多,而且用量也大。比如大家都熟悉的几种药物,头孢米诺针,头孢唑啉针,合成青霉素针,血塞通针,曲克芦丁针,疏血通针,一般每天输液一次,每次加药2支到3支,每支药物几十元。一般的慢性病人比如高血压病人,医院可能每天给输注两到三种中成药针剂,主要功能为活血化瘀,或者还有其他功能的,基本上西药针剂是不用的,比如慢性支气管炎,可以会有一种头孢类药物,一种氨茶碱类药物,这些都是西药,绝大多数新型的中成药针剂是很贵的,很多经典的西药却很便宜,所以中西医院大量应用中成药针剂,西药相对来说占的比例小了一些,而且用西药也是挑着贵的用,比如氨茶碱便宜,却非要用多索茶碱,比较贵的,能用便宜点的克林霉素类药物的,却偏要用三代头孢类消炎药,价格贵不说,还违反了不能滥用抗生素的规定。众所周知,目前我国滥用抗生素现象非常严重,以至于细菌的耐药性增加,甚至出现越级细菌,这也是过度医疗造成的恶果之一。这一段讲述我想很多人都深有体会,一个感冒,本来医学规定多喝水,多休息,口服治疗鼻塞头痛的口服药物,比如感冒胶囊就可以了,如果出现咳黄痰,发热等细菌感染的情况,加用口服消炎药物,但在当今的大医院,动辄输液好几天,花费几百到几千元不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过度医疗之四。以上是过度医疗比较明显的表现的地方,也是社会大众多少有所发现的地方,其实还有一个方面,是除了医疗人员,绝大多数人不知道的。大家都知道,中药是我国的瑰宝,是我国人民几千年来同疾病斗争的智慧的结晶。目前我国老年人越来越多,疾病也大多数发生在老年人身上,所以绿色健康的中药为大家所钟爱,但中药也必须合理应用,也不能滥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当然目前整个医学界,中药和西药之争都没有断过,对此,我不说什么。记得有一次我去医院住院,是因为上呼吸道感染,咳嗽,高烧39度,自服消炎药物,缓解后,再次受凉,病情反复加重,遂住院治疗。医生给我输液治疗,两种药物,一种是头孢替安,一种是一咱中成药针剂,叫喜炎平,是清热解毒的,打了一天,不见好转,当天费用就有400元,第二天,医生告诉我加了一种药物,我看了看药瓶上,是地塞米松针入壶的,打了当天就明显好多了,也不发烧了。激素抗炎的作用是非常好的,但是不能滥用,因为激素容易造成病情反复,一般常规抗炎治疗效果不好时,可以加用激素治疗,地塞米松针就是一种激素。询问了我的一个医生朋友,他说真正立马起效的是激素,当然头孢药物应用几天也是应该的,那个喜炎平并不是不可或缺的,可用可不用,我很无奈,如果不用它,我每天的费用只有200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医生朋友说,现在其实很多的中成药都是过分应用
  比如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冠心病患者,脑梗塞患者住院过程中,中成药针剂接近百分之百的,而且每个病人要用要多种。说实话,中药的作用是非常好的,对于慢性病的治疗非常有益,可以适当的口服草药治疗。但如今的中成药口服药和针剂广泛,都是从草药提取的,有没有破坏中药的药性不说,是不是中药的进步,目前都没有定论。假定中成药口服药和针剂和传统的草药熬汤效果是一样的,那还是应该遵循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静点的规则,目前是这样的,住院患者往往同时口服中成药物和静脉输注中成药针剂,而且以后者为主。记得看过很多中成药的说明书,在不良反应里很多写着不详,说实话这在西药说明书里是不可能出现的,厂家都不详,更别说医生了,患者了,当然,中成药相对西药,用量多一点,少一点,可能是安全一点的,但是毕竟是药物,传统中药是口服的,安全性是很高的,中成药针剂是直接入血的,不做到万无一失是万万不行的,但是这个不详,不免让人心生疑虑。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病人很少会提出这个问题,可能是觉得中药绿色健康是缘故吧,也可能是大家都在用的缘故吧,其实中成药针剂出现的问题不在少数的,前些年的清开灵针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表现,当然不是说药物本身有问题,是厂家的生产过程有问题,药物处理的不纯净,导致人体过敏等危急情况发生。中药是绿色的健康的,主要是指口服传统草药,试想一下,如果中成药做成针剂,处理不纯净,有杂质,不能充分证明安全性和不良反应,直接入血是非常危险的。有一种中成药叫做血塞通,有口服的,也有针剂,其实,我个人认为,口服总体比输液是安全的。医生朋友说,近些年来,脑梗塞中风的病患越来越多,除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不清淡,运动减少有关,还有一个可能很大的因素,就是中成药针剂的滥用有关系,这应该可以成为某些中成药针剂说明书上不良反应的一种。医生朋友说,可能某些中成药针剂在处理工艺不如西药针剂一样严格,所以导致药物有杂质,不能完全溶解于盐水中,进入到血管以后,会堵在较细的血管里,甚至大的血管里,很多病人每年都要到医院冲血管,使用的药物大部分是中成药针剂,甚至有的人每年冲好几次,可能造成大量的杂质进入血管,堵塞血管,当堵塞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人体脏器供血不足,出现脑梗塞之类的疾病,他说根据自己的临床体会,有许多的脑梗塞之类的疾病不排除是中成药针剂造成或加重的。所以我想说,建议大家尽量减少中成药针剂的应用,改为口服中成药,一样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西药也同样,能口服还是尽量不要输液,在现实中,绝大多数疾病也是不需要输液治疗的(这一点很关键,但你如果去医院问医生,他们可能不会告诉你的)。当然,这样就没有住院的必要了,再加上我国医保规定,三级医院住院不输液是不报销的,也没有人想住院了。可能大家一定要问了,为什么医院总给病人输液呢,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文章里都有体现,就不说的再直白了。

附文小编浅析此文,是因为近期亲身经历其富平县级医院的医疗能力和过度医疗,导致其花钱受罪,且并未诊治良好。后来转院诊治,其过程不再提说,毕竟深知医疗机构的内幕,在此,小编在此告诫:求医需谨慎,诊疗请负责。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富平网 ( 陕ICP备16004736号 )|陕公网安备61052802000068号

GMT+8, 2025-5-6 15:01 , Processed in 0.12046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