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富平县沿山一带的花椒红了,一朵朵玛瑙似的挂在枝头,甚是好看。宫里镇风口村高家组这个只有17户人家的小自然村,这些天也热闹起来,在外打工或上学的人回来了,外地的摘椒工住进椒农家里了,收花椒的客商来了,卖菜商贩多了,连一年难得见一次的卖冰棍的也进村吆喝起来了…… 宫里镇风口村高家组地处富平西北部山区,与铜川市耀州区接壤,是富平最西北的村落。这里地处山区,土地多为贫瘠的坡地。村民以前就种植耐旱的花椒,因为远离工业污染,加上椒农没有使用农药的习惯,这里的花椒品质极好。 现在全村17户人家,家家都种了七八亩以上,很多人靠种花椒开上了小汽车,甚至在城里买了房。去年村上通往山外的路修通了,柏油路还通到了各家门口,困扰大家多年的出行问题解决了,家家装了移动互联网,与外面的世界联系更紧密了。虽然地处大山离城远,但大家的日子还是越过越有滋味儿了。 务好花椒才能有好收益 凌晨4点,高家村家家户户已灯火通明。村民老刘帮老伴生着了火,又挑起担子将前几天因为下雨积存的花椒弄出来,仔细地晾晒在院子及门前用拖把拖得干干净净的水泥地上。这几天老刘家住了四五个采摘工,因为他家把伙食弄得好、家里收拾得利索,再加上花椒挂果好,这几个人几乎年年都来帮忙。 “不要全部晒,我看手机天气预报好像还有雨呢?”老伴的声音伴着切菜声从厨房传来。
村民老刘是村里种植花椒的能手,虽然种植面积不是全村最大,但勤快的他一年除了冬天近年根的几天外,基本都泡在花椒地里,将每棵花椒树像孩子一样管理得特别好,所以他家的花椒年年都是村上挂果最好、品质上乘的。 前些年孩子们都上学的时候,老刘家虽然日子过得紧巴,但因为花椒收入还可以也没耽误孩子们学业。那几年他们家采摘花椒时是村上劳力最足的,孩子们一放暑假就到花椒地里卖力帮忙,整个暑假都在地里,只有下雨天全家才能有时间吃一顿像样的饭。 2017年小女儿也大学毕业上班后,老刘家一下子少了三个采摘花椒的壮劳力,现在采摘花椒速度在家垫底的65岁的老刘也成了家里主要劳力。为了尽量赶进度,除了到花椒全面成熟时雇采摘工外,老刘和老伴从6月中旬就慢慢开始挑红的、结果状况不甚好的花椒开始采摘。 老刘说结得好的花椒不太红时摘下来有点可惜,再加上人家摘椒工大热的天也不容易,他一般都自己摘不太好的,把结得好的留给他们,“好摘让人一天多挣点工钱!” 五点刚过,村里就响起了各种农用车的声音。“今天还是起来晚了!”老伴叹气说。 “她们几个(摘椒工)早上起来晚,咱趁天亮前把家里活干完,把饭给弄好,大家睡好起来吃好再去地里,说不定效率还高呢!”老刘笑笑说。 “你俩都该去和娃们享福去,还下苦弄这干啥!”一个采摘工笑着对老刘两口子说。
线上销售让花椒更畅销 邻居小高家和老刘家前几年一样,家里俩孩子都在上学,摘花椒劳力比较多。小高开着农用车拉着筐子走在前面,妻子小杨和俩孩子快步走在后面。高家村的花椒地基本上都在村子西边沟的另一边。去 地里要下俩长长的坡走到沟底,再上俩陡陡的坡上到坡顶,村里人走这段路大概需要半个小时,而孩子们并不经常走这段路,一般需要一个多小时。 走到地里太阳已经升起老高了,孩子们脸上红彤彤的,累得满头大汗,一到地头就开始大口灌着水。 “你俩这还没开始干活就把水喝完了,看一会太阳毒了想喝水咋办?”小杨边宠溺而心疼地看着孩子边调侃着说。
“我爸给我们带了好多水呢!”孩子们狡黠地笑笑,动手将筐子挂钩挂在花椒树上,手指娴熟地在长满尖刺的树枝上采摘起来。
小高的妻子小杨是外地媳妇,娘家在自然环境比高家村好很多的咸阳市礼泉县。因为和小高相恋结婚,小杨一个平原地带的小姑娘跟着来到了山区,开始学着剪枝、压枝、摘花椒、晒花椒……十几年下来也成了一把种花椒的老手,成了正经八百的高家村椒农。
但和老刘不同,小高小杨两口子并不是常年泡在花椒地里,他们平时还会出外打工。虽然打工收入也不错,但种花椒效益还是更稳定些。为了减轻劳动量,小高两口子学着用一些现代化的比较省力的手段管理花椒园。去年到今年,小杨还利用网店、微信、抖音等宣传、销售他们家的花椒,早早就接收到了订单,在邻居们还在和上门的花椒客商讨价还价时,小高家的花椒已经通过网络销到了全国各地,当然,价位也比在门口卖给客商要高一些。 今天小高一家准备中午不回家了,下午小杨要去十几里外的山下街上发快递,孩子因为快开学了,她准备带着去给买点开学要用的东西。因此下午一点多太阳开始毒辣起来的时候,他们一家坐在地头的野生梨树下,喝水、吃西瓜、吃几口干粮补充体力。 还没歇一会,女儿率先走出树荫,将筐子挂在花椒树枝上。 “再歇会呗姐!”小高的儿子喊道。
“还不抓紧时间,再过几天就开学了!”女孩语气中带着急切。
“不要愁,咱这也摘得不太多了,过几天万一弄不完,村里婶婶奶奶们都会帮忙的,你们开学了就好好安心上学!”小杨边拍着裤子上的土站起来边对孩子们说。
太阳彻底从西山坠了下去,夜幕沉沉降了下来,小高将装满花椒的筐子放到车厢,边开车出花椒地边招呼妻子和孩子们赶紧收拾回家。
此时,一辆辆满载花椒农用三轮车在狭窄的山路上缓慢开行,三五成群的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谈论着这几天花椒价格又高了一些、客商收的时候挑拣比前两天好像厉害了、谁家卖了一些花椒买了台54寸彩电……在说笑声中释放全身的疲累。 明天,又将是忙碌而充满希望的一天。 来源/渭南日报记者/刘雪妮编辑/姚二曼审签/徐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