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搞好秋收及小麦适期播种工作,适时种足种好小麦,夯实明年夏粮丰收的基础,特提出以下秋收秋播技术指导意见 。目前我县秋收秋播已进入备耕备播关键时期,全县52万亩秋粮陆续进入收获阶段。 一、因地制宜,适时收获,确保颗粒归仓。 秋收根据天气情况,适时收获。一是要在不影响小麦播种的情况下,适时晚收,增产增收。对晚熟田要采取打顶,去空干等措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促进早熟,过晚熟的带杆收获或青贮;二是旱地要及时耕地足墒播种;三是积极调配收获及播种机械,动员一切可动员的力量,千方百计做到应收应播。四是积极推广玉米籽粒收获技术。 二,以提高播种质量为中心,确保秋播技术落实到位。 目前小麦播种上存在主要问题是耕层浅,犁底层致密上移,秸秆还田,播后无镇压,以旋代播,品种混杂,播种质量不好等现象。因此上,要全力做好以提高播种质量为核心的秋播工作。 1、科学选用备足备好优良品种。以优质高产文产品种为主导,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及多年种植经验,因地制宜选择适应性强、增产潜力大的优良品种。在品种布局上,罐区以小偃二22、西农979、伟隆169、西农20、西农511等主推品种为主,搭配示范种植丰德存5号、8号及周麦27等;旱地以小偃22、晋麦47、晋麦54、长旱58等主推品种为主。加强小麦种子处理,选用包衣种子或药剂拌种。减轻小麦苗期发病,压低越冬菌源,控制苗期地下害虫危害。 2、大力推广深耕(深松)耙压及秸秆还田技术。水地前茬作物收获后,两年旋耕播种,力争第三年深翻和深耕。打破犁底层。深翻深度为25cm-33cm,深翻后及时耙磨、碾压、踏实土壤,精细整地。旋耕播种后应根据土壤墒情进行镇压保墒,促苗根深扎,减少吊根苗。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要求长度≤5cm,均匀抛撒地表,将以粉碎的秸秆耕翻入地下。深松后必须旋耕,将秸秆切入土层,旋耕深度15cm以上。秸秆还田后要灌水踏实,如果墒情适宜要及时耙压。秸秆还田后撒施秸秆腐蚀剂,促进秸秆腐熟,确保全苗。 3、适时适量播种。 一般冬性品种是适期播种的日平均气温为16-18℃,半冬性品种为14-16℃。我县灌区适播期在10月8日-18日。旱地适播期9月25日-10月5日。晚秋茬不迟于10月底。 结合品种分蘖能力和产量潜力确定播种量。水地多穗型品种播种量约11-12公斤/亩,大穗型品种播种量约12-13公斤/亩。旱地播量9-10公斤/亩。宽幅播种播量在常规播量基础上增加1-1.5公斤/亩。在适宜播期以后播种时每延期2天,增加播量1公斤/亩。 4、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坚持增施有机肥,按目标产量测土配方施肥,高产田按照控氮增磷施钾补微原则,施肥科学。根据生产经验,不同地力水平适当调整施肥量。水地一般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4000公斤,纯氮12-16公斤,纯磷9-12公斤,纯钾6-8公斤。氮肥、磷肥、钾肥等一次性全部施入做底肥,施化肥70%-80%作底肥,剩余20%-30%结合灌水在苗期、返青期追施。秸秆还田的地块一定注意,基肥一定要增施氮肥。不然会出现苗黄不妆现象。 旱地根据土壤墒情可一次性施肥或分次施肥。在底墒充足条件下采用一次性施肥方式,一般亩施纯氮(N)10-12公斤,纯磷(P205)8-10公斤、纯钾(K20)5-6公斤、腐熟有机肥2500-3000公斤和生物肥2-3公斤。如果地商差,可调整基肥、追肥比例,减少基氮肥,根据降水量情况追施。 5、机械规范播种。采用15-20cm等行距机械播种或宽幅带状播种。播种深度3-4cm,均匀播种,做到一播全苗。播后镇压,要保证镇压力度,确保镇压质量,做到踏实土壤,减少田间墒情散失,促进麦苗生长,培育冬前壮苗,扩大壮苗比例。播种时搞好药剂拌种减轻地下害虫危害或选用包衣种子。 三、加强冬前田间管理。冬前管理目标是增蘖促跟,培育壮苗,保苗安全越冬。 (1)及时灌水分蘖。水地底墒差的麦田及时灌分蘖水,促进冬前多分蘖,踏实土壤。 (2)中耕、碾压耙耱。小麦出苗后遇雨,灌水后合墒及时划锄耙耱保墒,防止土壤板结。旱地及土壤悬虚采取碾压、耙耱等方式提墒保墒,踏实土壤。 (3)开展冬前化除。越冬前当日平均气温大于10℃时,针对麦田杂草种类,选有高效除草剂进行麦田化学除草,注意用药浓度和用量,并严格按照药剂使用说明规范操作,谨防要害。 (4)冬灌。12月中下旬至一月中旬进行冬灌,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后播种小麦的田块,冬灌可适当提前7-10天,起到压茬防冻的作用,冬灌每亩水量使用不少于60方。 四、注意事项 1、无论水地或旱地,要做到足墒播种,播后及时镇压。 2、要选用包衣种子或采取药剂拌种,搞好小麦病虫防治,特别是地下害虫和小麦根腐病的防治。 来源:富平农技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