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网-富平县领先生活信息门户

查看: 3529|回复: 1
收起左侧

[历史文化] 富平故事 | 美原中学 背馍求学的苦与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15 21:5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陕西渭南
富平故事 | 背馍求学的苦与乐
文/许方学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上学住读、自己背馍、带咸菜、油辣子,甚至只有馒头。相信这些对于不少人(60后、70后、80后的孩子)都不会陌生吧!看着如今的孩子,上下学车接车送、寄读的也有父母专门在校外租房陪读,再想想父辈的求学经历,突然心生酸涩,但是对于他们来说,那是无与伦比的青春回忆,即使岁月变迁,那一段段青春往事会在他们心中定格成永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上学住读、自己背馍、带咸菜、油辣子,甚至只有馒头。相信这些对于不少人(60后、70后、80后的孩子)都不会陌生吧!看着如今的孩子,上下学车接车送、寄读的也有父母专门在校外租房陪读,再想想父辈的求学经历,突然心生酸涩,但是对于他们来说,那是无与伦比的青春回忆,即使岁月变迁,那一段段青春往事会在他们心中定格成永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今天小编和你一同分享
富平在外游子许方学的
《背馍求学的苦与乐》

背馍求学的苦与乐
文/许方学
孙子上了高中,学校就在小区对面。从小区到学校,十来分钟路程。上午上课结束,他还能回家吃个中饭,饭后还能睡上一觉。读书用脑多,家人怕亏待了他,顿顿变花样。看着孙子来来去去的身影,勾起了我对自己高中生活的回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是从家乡富平县漫町大队辽斜村背馍去美原中学读高中的。背着馍袋去上学,出了村庄下长坡,踩踏乱石涉过河湾,爬上陡坡,还要途经四个公社的管辖区域,走二十多里乡间土路,少说也要三个小时才能到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学生宿舍是大通铺,一个挨着一个,铺着自己的铺盖。每个人头朝外,脚那头是墙。墙上有学长们留下挂馍楔过大木撅的黑洞。木橛散失没有了,就自己找来一短截木棍,削尖一头,砸进原来的那个孔眼里,就成了自己的挂馍处。挂在墙上装馍的有帆布包、有土织袋,一眼望去,五颜六色。这些鼓鼓囊囊不同形状的背馍袋子,挂在高处,一是为了通风以防霉变,二是怕老鼠偷吃。那时,无论你走进哪个学生寝室,都能看见挂在墙上一长绺儿鼓鼓囊囊不同形状的背馍袋子,这种景观,成了那个时期农村学子求学生活的一道特殊风景线。有经验的人,从袋子鼓涨塌瘪的形状,多半能判断出今天是星期几。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各人所在的生产队,家境不同,背来的馍也不一样。好些的生产队与相对殷实的家庭,学生背来的是麦面馍,还带着家里自制的咸菜、辣酱之类的调味品。我家住在渭北旱腰带处的山村,靠天吃饭,过着“跟上碌碡过个年”的生活。背来的馍不但黑,还搅着玉米等杂粮面。尤其是到了青黄不接的三四月份,家里粮食接续不上,家长就犯了难。记得有一次,无奈之下,祖母与父亲把红薯面压成红薯饸饹,让我带上充当干粮。我背上干粮摸黑南下去了学校,留在家里的祖母与父亲,只能用杂粮菜汤糊弄自己的肚子,而他们还要干繁重的体力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个星期,回一次家背馍,必须拿够六天的干粮。这些干粮,每天每顿吃多吃少得有计划,不能想吃就吃。有时候,实在忍不住饥饿,这顿就多吃半个馍。那么,下一顿就得忍住,少吃半个。否则,熬不到星期六。那时,我也怕一时忍不住就站起来伸手取馍吃,想出个办法,提前把每顿该吃的馍先拿出来后,远离馍袋不看它,只专心在书本上,断了见袋思馍的想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馍袋子虽然挂在高处通风,可是,炎热的夏天,几天功夫就长出了长长的绿毛。心细的同学还掰碎了,晾晒一下,而大部分同学,用手拨拉掉长绿毛就吃开了。到了冬天,馍冻得坚如石块,掰也掰不开。馍太干硬,只能用牙一点点地啃着吃。天寒地冻,学校用大锅烧开水,几百学生拿着水杯、饭碗,排队去打开水。也有打不到开水的时候,只能干嚼着,实在难以下咽了,就喝上一口凉水,把堵在喉咙口的碎馍团冲下去。学校有大灶,为缴玉米糁的学生熬粥喝。偶尔,我也挤过去,打上一碗玉米粥。一碗热粥下肚,顿时,温暖充实了干涸的胃肠,人感觉特别滋润。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在我背馍上学的日子里,不光要读书学习,还要割条子编笆(从山上割回荆条在家编成框、笆)变现,以供家庭开销和买粮。周六回家,我编笆到深夜,第二天还得早早起来上山去割条子。割条子是个极其辛苦的重体力活,天不亮就出发,要爬十几里山路。冬天寒风刺骨,夏日烈炎烧烤。在山野密林里,寻找可用的荆条。爬上坡面,割上几堆;深入沟底,背来一捆。饥了,啃几口干粮;渴了,喝几口泉水。眼看红日西坠,背上荆条大捆,慢慢下山。近百拾斤重的条捆,死死地压在背上,走一段路,就得歇息一会,喘几口气。十几里山路走下来,越到后来,越是感觉背上背的,不是荆条捆子,而是一座大山。摇摇晃晃,终于熬到了家;到了家,放下条捆,一屁股坐在地上,什么话也不想说,更不想起来。坐在地上不想起来可不行,如果天色尚早,还得抓紧时间赶到学校去。有时候割条子回来晚了,只能摸黑或周一去上学。周一上学,父亲把我叫得特别早。那时没有钟表,按鸡打鸣估计时间,我起床时第一感觉就是还很累,没有睡够。没睡够也不能赖床,得强打精神起来。第二感觉是害怕,天黑乎乎的,一个人还要走那么多的路。但是,这种恐惧,也给父亲说不出口,就点燃一根火耀(用蒿草拧的草绳)为自己壮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当我从明亮的灯光下走出家门,眼前一片黑暗,一个十六岁学生的心里,充满了极大的惧怕。我要走的这条路上,有磷火点点的河湾小路,有野兽下山出没的觅食狼道,也有只能通过一人随时可能踩空掉落的深沟渠岸,还有长满老柏树的坟茔墓地。寂静漆黑的夜晚,连自己的出气声也能听到。在这种环境下,若是有个风吹草动,那怕是风吹树叶响,田间昆虫鸣,都会勾起我可怕的联想。有时怕得人毛发竖立,不敢左顾右盼,不敢前后张望,只是盯着脚下的小路,胆怯而机械地快步前行。那时,夜间行走,常有一种矛盾心态。孤行时盼望能遇上人,同行为伴;偶尔遇到,又怕是打劫的歹人。就这样,走一路怕一路,直到校门口,才长长舒一口气。更多的时候,等学校的大门开了,我走进宿舍,同学们还没未起床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数十年过去,回想我在美原中学两年的高中生活,周六晚上编笆,周日上山割条子,成为常态。周日晚上或周一清晨去上学,究竟有多少次?我也记不清了。但是,那漆黑夜晚背馍上学的情景,始终铭刻在心!还记得在家门口上小学时,就很羡慕在美原中学上学的哥哥姐姐们,向往有一天我也能考上中学,走出大山,到大地方去学习。现在,这个愿望实现了,我特别珍惜这个宝贵的机会。美原中学的教学条件好多了,有砖铺地教室,明亮的玻璃窗户,晚自习能在日光灯下做作业。各门课程都配有资深教师,化学、物理课有实验示范,体育课能打篮球、乒乓球,我很知足,也特别快乐。我上高中时,还在批判十七年的“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大学校门还关闭着,读完高中要回到“广阔天地里”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也没想考某某大学的奢望,前途一片迷茫。只有一种单纯而朴素的想法:有知识总比无知识好。在这种想法的驱动下,我们师生排除了一切干扰,抓紧时间奋发读书,仅仅两年时间,老师为我们补上了初中荒废的学业,还要求学生借来“文革”前的老课本,补教了新课本缺少的全部内容。真是两年学了三年的知识,给我以后在高校深造铺平了道路。回想起背馍上学的苦与乐,觉得那是我这辈子的一笔财富。那时艰辛困顿的生活,没有压倒人,反而磨练了人坚韧的耐力与不屈的意志,为以后在科研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打下了一份坦然与从容、刻苦与钻研的良好基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爷爷,您一个人坐在那想啥哩?”孙子的呼唤,把我从记忆深处拉回到现实。现实情况是,社会进步了,祖国强大了,人民富裕了,年轻人赶上了好时代。祝愿年轻一代,学好真本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应有的贡献!
2019.冬月于西安古城







发表于 2019-12-16 07:08: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七零后的路过,吃冷馍睡地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富平网 ( 陕ICP备16004736号 )|陕公网安备61052802000068号

GMT+8, 2024-5-23 15:32 , Processed in 0.13787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