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离开我们已经整整十年了,这是外婆去世一周年时写的文章,今天重新发表,怀念老人家。 怀念我的外婆
文/王少飞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外婆已经去世一年了,但是外婆的音容笑貌却深深地镌刻在我的心中,我们永远怀念她老人家。我的外婆生于民国初年,经历了旧社会到新社会的变迁,一辈子吃了很多苦,她用勤劳的双手将五个儿女抚养成人。外婆终生行为端正、道德高尚、心胸开阔,在周边村庄享有很高的名望。外婆虽然没有读过书,但她心地善良、知书达理、贤惠端庄,是一位忠贞不渝的好妻子、一位伟大勤劳的好母亲、一位和蔼可亲的好长辈!外婆的品行德操深深地影响着我们这些后辈人。我的外公是行医之人,可惜英年早逝,他去世的时候,我母亲才刚满2岁,舅舅和姨妈的年龄都还小。家道中落,但外婆勇敢地面对这些变故,用她瘦小的身躯担负起一个沉重的家。虽然少不了族人们的欺负,但也许正是这些苦难的生活磨砺了她坚强的意志。我母亲是外婆最小的女儿,她和外婆在一起生活的时间最长,受外婆的影响很大。“文革”期间,外婆常常被“红卫兵”们拉去批斗,遭受了太多的折磨,那时我母亲年纪尚小,很多时候夜里只有她独自一人在家,有时母亲一觉醒来,却仍然不见外婆身影,经常提心吊胆地等待她平安归来。一次又一次的批斗并没有压垮外婆,她想得开、看得透,即便生活中有太多的委屈、困难和挫折,她还是经常对我母亲念叨新社会的好。在我看来,外婆之所以能长寿,与她豁达的胸怀是密不可分的。外婆善待自己的儿孙,很少听她说起儿媳妇们的不是,子女们对她也非常孝顺,这在家乡都是传为佳话的。她一辈子无是无非、宽厚待人,整个家庭其乐融融、和谐和睦。我以为,父母亲的言行对家庭氛围的营造影响极大,这一点我深有感触。温暖、温情、温馨的家庭生活真的弥足珍贵!外婆过过苦日子,生活非常简朴,她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不能奢侈浪费,即使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勤俭节约依然是必须的、应该的。我们眼中的一些杂物,比如碎布、纸壳、塑料什么的,她都不舍得丢弃,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在外婆手里却变废为宝,一件件漂亮的绣花鞋、绣球、绣片就是由这类材料制成的。我在西安读书的时候,逢年过节经常回去探望她老人家。夜深人静的时候,她也会提及一些陈年旧事,在朴素的话语里,我能感受到老人对生活的热爱、对亲人的友爱和对晚辈的关爱。外婆生命中的最后几年,身体很虚弱,但舅舅、妗子们照顾得很体贴,她老人家几乎没遭罪。外婆走的很平静、很安祥,我甚至没来得及再见她最后一面。外婆去世了,我们都非常难过,心里空落落的,悲伤的心情无以言表。大舅亲笔题写的挽联是对外婆92年人生最好的概括:一生勤贤侍公敬婆宽厚待人邻里众口赞美德,半世凄苦顶风冒雪艰难抚孤儿女寸心铭大恩!出殡那天,我曾拍摄过一些视频,但后来一直没有去整理,因为再次看到那些场景,我怕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就让她老人家永远活在我的心中吧!谨以此文怀念我深爱的外婆,祝愿她老人家在天堂里过得快乐!
2011-01-14于山城重庆 作者简介:王少飞,80后,出生于底店、成长于边疆、求学于古都、工作在山城。2008年毕业于长安大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工学硕士,长期从事公路交通信息化科研、设计、咨询和标准规范编制工作。现为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国家山区公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慧城市与数字交通工程院副院长兼智能交通中心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多项科技成果获省部级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