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享受着史上最长春节假期的时候,他们却放弃休假,早早地回到工作岗位上奋战;当我们待在家里不出门就是为国家做贡献的时候,他们却顾不上家,天天奔走在乡镇各个角落;当我们陪伴在父母、爱人、孩子身边的时候,他们却辞别家人,风雨无阻地坚守在各个监测卡点……他们不是医生不是护士,却像医生和护士一样,在这场战“疫”中,一直守护着老百姓的生命和健康。他们就是坚守在基层战“疫”一线的乡镇干部。 “爸爸,抱抱我再走!” ——上饶市广信区清水乡党委副书记方志民 “爸爸,抱抱我再走!”在楼下路灯的映衬下,当日渐懂事的二宝双脚跨开,做出远远拦住的姿势时,闪亮的眼睛里饱含请求。 “宝宝乖,爸爸身上灰很大,不卫生,过几天就回来的,到时好好抱抱你!”不待儿子回答,立刻转身离开。临近拐角时,郑美晶看到丈夫方志民的手在擦拭眼睛。她知道,这个家中的硬汉,眼中一定泛满她几乎见不到的泪珠。
江西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后,身为广信区清水乡党委副书记的方志民,从大年三十起,和全区上下的所有党员干部一样,取消了休假,一直忙活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一线。上户宣传、村庄巡逻、值守卡点。事关联防联控的每一项工作,他都主动靠前参与指挥和协调,并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自从到乡里防控以后,方志民就没有再回家中。区里发布交通限行通告后,他才想起,该回家带点换洗衣服了。为此,2月4日近19时,他匆匆赶回城里。因为自己一直到处走动,怕给家人带来风险,特地提前叫妻子把衣服送到楼下。而平常仅靠视频联系的小儿子,听说爸爸要回来,欢呼雀跃,非得下楼与爸爸见面。于是,出现了全程不到五分钟的一幕:一家四口,佩戴口罩,在楼下相隔两米的距离,互相对视,平常喜欢黏在方志民身上的小儿子,企图用自己稚嫩的身体,把爸爸拦回家中。
“作为党员干部,关键时候,就是要舍小家顾大家。”方志民说。 “爸爸,你什么时候能回家?我想喝你煮的牛肉汤...” ——赣州市南康区坪市乡党委副书记俞焕亮 “爸爸,你什么时候能回家?我想喝你煮的牛肉汤...”“好,很快、很快...”晚上9点20分,赣州市南康区坪市乡党委副书记俞焕亮与女儿通话,这是他一天最轻松最期盼的时刻,也是他最揪心的时刻,女儿的期待很多,而他的回答一直都是“好,很快、很快...”然后就匆匆挂断电话,参加每天的防疫情况汇总碰头会,大年初一上班以来一直如此...... 俞焕亮与妻子吴小娇一个来自上饶、一个来自兴国,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赣州市南康区基层党员干部,一名在乡镇工作一线,一名在公安工作一线,聚少离多是常态、亏欠父母子女是常态。
今年大年初一,刚回上饶老家不久,夫妇俩就收到微信通知“疫情紧急,正常上班”。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夫妻俩立刻启程,奔赴千里之外的工作岗位。老母亲默默为儿子儿媳收拾行装、毫无怨言,老人家已经习惯了这种状态,儿子、儿媳和孙女能回来陪自己吃顿年夜饭已经是这些年来难得的团聚时光了。
俞焕亮担任坪市乡防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一职,这是全乡防疫工作的中枢机构,事务繁重,责任重大,传达上级指示、汇总摸排数据、收集监测信息、协调后勤保障、督查了解工作落实,手机不停、电话不断,每天接打电话超过200个,随身携带充电宝才能保障手机的电量。
这是个急难险重的工作,同时又是一个直面群众特别需要耐心和细致的工作,为切实有效落实上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方针政策,俞焕亮每天都会遍访乡里设置的16个卡口,深入分析人群流动特征、外出事由特征、特殊个例情况,同时还主动包干了7个重点人员的日常监测,每天三遍,十几天下来,新买的鞋一下子就变得破旧了。
防疫工作中,群众生活保障问题是村组封闭期间的一个最核心、最突出的问题,俞焕亮第一时间召集了13个村的支部书记、辖区的3个米厂、2个猪厂、9个超市老板召开协调会,商讨制定了村级卡口收集订单、各民生行业商户依单配货、村级志愿队配送到户的代购机制,达到了群众不用出、不想出、不愿出的居家封闭效果。
谈起家庭,俞焕亮说:“面对父母、孩子我心存愧疚,但是面对坪市23000多名群众的安危我责无旁贷,我必须要坚守好自己的岗位,与全乡260名“疫”线战士一起,共战疫魔,共克时艰!等疫情结束后,我会第一时间给女儿煮一碗她最爱吃的牛肉汤,希望她安全快乐,健康成长。” 一个90后姑娘的委屈与倔强 ——南丰县太和镇党委委员龙敏瑞 这个90后姑娘叫龙敏瑞,是南丰县太和镇党委委员,同时也是太和镇司前村的党支部书记。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大年初一,她就早早地返回了工作岗位,第一时间在村里召开疫情防控工作应急会,组织发动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疫情防控。
“请大家不串门、不聚餐、不打牌,保护好自己就是保护好家人,就是保护好大家,健康年才是幸福年!”靠着一个口罩、一个喇叭,她每天穿梭在各个村小组,将疫情防控的声音传到了家家户户。 对聚众聊天、打牌、串门的,她看到了,都会第一时间上前劝阻。刚开始,有的村民不理解:“我们这邻里之间都是自己人,没什么问题,倒是你,天天到处走。”
她耐心地解释说:“大过年的,我们也不容易,希望大家多多理解!”还没等她说完,就有人回怼一句:“你们有工资啊!”听到村民这么说,她委屈得眼泪都快出来了。是啊,能不委屈吗?!为了做好疫情防控,不让一个村民受到感染,她每天从早忙到晚,却得不到村民的理解。
尽管受了委屈,但是这个小姑娘却很倔强,硬是好说歹说把人群劝散了。这股不服输的倔强,更是在工作中体现地淋漓尽致。针对村民反映的没有口罩问题,她就到药店、中草药合作社去“化缘”。 “你们这有口罩吗?” “有的,你要买吗?” “我是镇里的干部,前线口罩不够用,能不能给我们捐一些?” …… 就是这样,凭着她的“厚脸皮”,她一家一家地问、一个一个地收,共筹到捐赠的医用口罩近3000个,极大地缓解了镇村一线干部“口罩荒”难题,同时也满足了部分村民的口罩需求。
像龙敏瑞这样的90后乡镇干部,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学历高、有激情,思维活跃、敢闯敢干,在疫情防控战役中,就是一面面旗帜、一座座堡垒,守护着一方平安。 面对“隔离者”,他选择了“靠近” ——南昌市青山湖区罗家镇司法所长麻肖立 1月26日下午,正陪着一家人看《春晚》重播的南昌市青山湖区罗家镇司法所长麻肖立,收到了单位取消春节休假返岗上班的通知。原本准备和爱人、孩子、父母一起度过温馨、轻松的新春佳节的麻肖立,看着父母脸上充满幸福的笑容,沉默了。疫情就是命令,在和家里人商量后,27日一早,他便只身一人千里驱车从浙江嵊州一路开回了南昌市青山湖区罗家镇。 “其实我内心也有过挣扎,第一次带孩子回家,却碰到了这么紧急的疫情。在过年这个节骨眼,别人可以推脱搪塞,但作为一名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我必须做到有召必回,路再难、路再远,我也一定要赶回去。”
一回到镇里,他便迅速加入党员信息排查队,对湖北返昌人员信息开展了细致的摸排。就这样,春节假期不知不觉地在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忙碌中过完了。在麻肖立等“党员信息排查队”的努力下,短短几天共排查出湖北返昌人员256名,其中来自武汉的216名。
疫情当前,集中隔离点可以说是感染新型肺炎风险最大的地方,是让人闻之色变的“抗疫”最前线之一,经过那里,很多人可能都会绕着走。“我是一个外地人,老婆孩子都在浙江老家,我还是三级心理咨询师,又熟悉调解工作,可以为隔离人员做心理辅导。”麻肖立听说镇里要建立青山湖区第四隔离安置点,他主动申请担任隔离安置点的负责人。 “大年三十刚过,老公就接到通知提前返昌工作了。我和宝宝留在了老家......在刷新疫情新闻的同时,我也为奋斗在基层的老公忧心,虽然他总是宽慰我,但是我依然清楚他工作的不易。祝愿他平安,我们早日团聚。向此刻工作在一线的同志们致敬,大家都要平安健康。”“感谢老婆的支持和理解,感谢家人的关心和照顾......待到抗疫胜利、山花浪漫时,再好好工作好好玩耍好好生活。”2月1日麻肖立和妻子的一段“朋友圈对话”,深深感动着罗家镇的每一名抗“疫”党员干部。 “对不起,爸爸不能陪你过年” ——分宜县双林镇卫健办主任刘军 “女儿,爸爸工作忙,不能来北京陪你过年了,你在北京好好备考,注意照顾自己的身体!”“好的,爸爸!你不用担心我,我会照顾好自己,你自己注意做好防护。”这是分宜县双林镇卫健办主任刘军与女儿的对话。 对刘军来说,这个春节没能和女儿一起过年是最大的遗憾。女儿是一名高三美术类艺术生,只身一人在北京通洲某培训学校学习美术,为今年的高考努力备战。由于学业繁重,培训学校仅在大年初一这天放假,刘军原本打算大年三十和爱人一起去北京陪伴女儿,却在动身前接到了单位返岗防疫的紧急通知。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组织的召唤,他第一时间返回工作岗位。从大年初一开始,他带领村干部来到群众家中进行防控宣传和信息摸底,对村内外来务工返乡人员逐一电话询问、确认,做到早发现,早防控;对武汉、湖北省重点地区的回乡大学生和务工人员实行一对一服务,坚决阻断一切可能导致疫情传播的途径…… 生日这天,他累倒在工作岗位上 ——定南县龙塘镇党委宣传干事曾榆 “掐人中!” “帮忙扶住他!” …… 1月29日下午,定南县鹅公镇高速公路出口防疫卡点,刺骨的寒风中,因为四天、三个白班、一个晚班、48小时的生命防守,曾榆突然昏迷倒地,值守的同事们赶紧现场急救……几分钟后,曾榆被送到县人民医院急救,医生量了血压,高达170!这种情况,劳累昏倒没有当场猝死,已是命大。大家惊出一身冷汗。 1月29日是曾榆的40岁生日。他本是打算下班后和家人一起过生日。当天,他爱人黄晓娟数次提醒他早点回家庆祝。晚上,黄晓娟准备了丰盛的晚饭,和年迈的母亲、两个幼小的孩子一起等待他回来。可是,她们等来的却是曾榆累倒住院的消息。
“曾榆是累倒的。”曾榆身边的同事说。参加抗疫以来,他脑子只有疫情,心里想的只有广大群众的健康。询问情况、测量体温、耐心解释……这样的“流程”平均几分钟进行一次。冒着严寒、不分昼夜,在县际交界处筑起了阻击疫情的铜墙铁壁。曾榆微信朋友圈里,他浑身是霜、呼气成冰的小视频,引来许多人的关注。“因为你们负重前行,才有我们的岁月静好”,网友们纷纷为他们的辛苦、敬业点赞。 “妈妈,你为什么总往外跑?” ——全南县城厢镇民政干事钟海梅 “妈妈,为什么没看到爸爸回来,别人都不出去,呆在家里,你们为什么总往外跑?”2月4日一大早,急着出门的她被快三岁的小儿子问的哑口无言。 她是全南县城厢镇的一名普通干部,接到抗击疫情的指挥令后,火速奔向挂点的黄埠村。这些天来,她每天既要到各村小组巡逻,宣传各项防疫知识,劝导村民少出门、不聚集;还要对湖北武汉返乡人员送生活物资;在村组卡口排查进村人员、体温检测……“好多朋友都问我说,现在不允许出门,你一天还走上万步?”她说,“日行上万步”,已经成了同事们的“标签”。 “家里两个娃怎么办?”面对这个疑问,她脱口而出:“两个孩子正好锻炼锻炼。”
她口中“锻炼”,是指14岁的大儿子接过照顾不到三岁弟弟的责任,并且准备两个人的午餐。老大还兴致勃勃地“发明”了一个办法,让弟弟晚起一点,这样就不用麻烦妈妈煮早餐,一天只要吃两餐就好了。
“不用写我的名字,乡镇像我这样的干部千千万万个,我只是其中一名。我们只想尽一份力,守好自己的家园。”朴素的话语里,透露着一番真诚与执着。说完,她赶紧回到卡点值守,而此时,盒饭早已放凉…… 我们是夫妻,也是战友 ——吉安县指阳乡政府干部王平华、天河镇政府干部邓大华 “老婆,我去乡里了,你陪爸妈和孩子过个好年,注意安全,不要嫌戴口罩不好看哈”。除夕一早,对妻子一句简单的叮嘱,蕴含着吉安县指阳乡政府干部王平华满满的牵挂。他的妻子邓大华,是吉安县天河镇政府干部,这对90后夫妻不在一个乡镇工作,却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共产党员。 正月初二晚,湖仙村一名武汉返乡人员因发热被送往县医院,王平华冒着被感染的风险,第一时间带着医务人员上门,了解其家属身体状况、帮助测量体温、分发口罩。“疫情真可怕,但有你们乡干部在,一定能带我们过这个坎,谢谢你们!”家属感动得一边竖起大拇指一边说道。 而远在40公里外的天矿社区,妻子邓大华每天都忙着用大喇叭“插播”方言版防疫知识、摸排返乡人员、动员体检隔离……因为她执着“抗聚”、居民们渐渐不再“抗拒”,逐步理解支持。
一样的职业,一样的坚守。这个春节,夫妻俩聊得最多的不是拜年和家庭,而是疫情。“我们是夫妻,也是战友。”王平华说。 综合新华网,南昌市青山湖区组,赣州市南康区组、定南县组,南丰县组,新余市分宜县组,吉安县组等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