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网-富平县领先生活信息门户

查看: 50882|回复: 0
收起左侧

玉米大小斑病的防治与识别技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26 23:5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侵染叶鞘和苞叶,发病严重时,叶片干枯,叶绿素降低,光合作用下降,影响籽粒灌浆。由于今年降雨偏多,田间湿度大,加之普遍高密度栽植,田间通风透光差,有利于该病害发生危害。经植保站监测调查,我县部分田块玉米大小班病偏重发生(以大斑病为主),提醒广大农民朋友注意观察,发现大小班病及时进行喷药防治,保障秋粮生产安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症状识别:玉米大斑病的典型症状是由小的病斑迅速扩展成长棱形大斑,严重的长达10―30厘米,有时几个病斑连在一起,形成不规则形大斑。病斑最初水浸状,很快变为青灰色,最后变为褐色枯死斑,空气潮湿时,病斑上可长出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玉米小斑病的症状特点是病斑小,一般长不超过1厘米,宽只限在两个叶脉之间,近椭园形,病斑边缘色泽较深,为赤褐色。此外,病斑的数量一般比较多。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的病菌都以分生孢子附着病株残体上越冬,或以菌丝体潜伏于病残组织中越冬,第二年孢子萌发引起初次侵染,感病后的植株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引起再次侵染。
  2、影响发病的因素:病菌孢子的萌发,侵入及孢子的形成和传播,都需要一定的气候条件,其中温湿度是主要的。大斑病菌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入的适温是20―25℃,小斑病菌稍高于大斑病,适温是20―32℃。小斑病除为害上述部位外,还可为害果穗。植株感病后,先从底部叶片开始发生,逐步向上扩展,同一叶片,大小斑可混合发生,一般高温、多雨多雾天气、连作地、低洼地、过于密植和品种抗病性差的地块发病严重。

3、防治方法:病害的流行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第一,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第二,存在大量病菌;第三,具有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因此,病害的防治应从这三方面着手。

  (1)选用抗病品种:这是防治大、小斑病的根本途径,不同品种对病害的抗性具有明显的差异。
  (2)消灭越冬菌源和减少发病初期菌量:轮作倒茬可减少菌量,另外玉米收获后应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并及时深翻,这是减少初侵染源的重要措施。
  (3)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施药应在发病初期开始,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有病害的发展,必要时隔7天左右再次喷药防治。

               文:富平县农技中心  赵小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富平网 ( 陕ICP备16004736号 )|陕公网安备61052802000068号

GMT+8, 2025-5-5 00:13 , Processed in 0.11968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